31 人心(2 / 2)

三国雄儿传 日新说313 1600 字 2022-10-06

彼时姜维忙着整合各路兵,巩固剑阁防,虽然听进去了姜绍的,同意派出一些伏路兵侦探防备钟会派遣精兵另辟蹊,派遣吏士告喻各关隘加强戒,但对派兵防守江油的建议却没有采纳。

蜀汉军队连连战,士气低,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十个打一个都可能自行崩溃。所以姜维主张聚合兵马、紧守剑,反对分散兵力防御各处关,他好不容易将汉寿的军队调到了剑,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兵去偏僻的江油加强防守。

若江油要加,阆中要不,还有其他地方呢

毕竟姜绍这个吹哨人说的是隐,大将军要当即应对,是剑阁外十几万魏国大军进攻的现实压力。

经过写《御敌策》一,李简欣赏姜绍的先见之,他叹息道r>

「国势如,想要挽大厦之将,非得大智大勇、众志成城不,大将军身处高,为众矢之,处此境地不可不持重小,公子还需体谅大将军的难,努力努力。。。」

军议堂上。

今日军议来的多是国中重,在座各路将领无不位高权,威风凛,名位不显的姜绍只有跟别人挤在末席旁听的资格。

大将军姜维身居首,脸色肃,亲自向众人说了最新的紧急军情。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一件事情是钟会遣兵绕,与从阴平入景,一路翻山越岭、斩荆披棘七百余里的邓艾军会师江,守将马邈投,魏军成功绕开剑,在侧翼突,开辟了新战场。

另一件事情是成都朝廷的军事部,天子刘禅已经遣使东吴求,调回镇守巴东的阎宇军,并派遣卫将军诸葛瞻率兵迎,眼下诸葛瞻的军队就驻扎在涪城。

照,大将军让诸将吏议一,眼下在剑阁挡住了魏国的十几万大,各军是否要分兵与涪城的诸葛瞻军汇,先剿灭突破侧翼的邓艾军队。

这两件事情都是牵涉众大、颇多争议的军国大,帐中将吏议论纷,各抒己见。

但出乎意,军中罕有人同意无诏分兵先去迎战邓艾军的。

在左车骑将军张翼看,邓艾军孤军深入不,就算侥幸用兵攻占了江,但人马疲惫、粮草紧,这样一支孤军深入、吸引注意的偏,面对已经有了防备的蜀,并不具备太大的威胁。

反倒是从剑阁分兵去战邓艾,就会中了魏军的计谋。须知兵力一旦分,魏国大军就会趁机强攻突破剑,到那个时,蜀地再无像剑阁这样的天险雄关可以阻挡十几万敌,为之奈何。

辅国大将军董厥附议张翼的观,他指出魏国四下派发《移蜀将吏士民檄,蜀地军民人心惶,就连大将军麾下的上官武都生出异,暗中谋,想要叛国献,幸好被同僚察,及时扑灭了这场叛乱。可见这个时候稳为上,各路兵马不能离开剑阁。

中郎将上官武侯和战败后被削职减,降为军中司,眼见蜀国大势已,心有不甘的他想要叛乱献,幸好被军中将士及时发觉扑,才阻止了一场祸害。

董厥此时在会上有意提到这一,让大将军姜维脸色难看了几分。

身处高,看似手握重兵的他实际掣肘重重。国家危,人人自,天子和他身边的小人不仅防备魏国大,还小心提防着这些统兵在外的将,驻军南中的霍弋奏请派兵增援北上被拒,只有右大将军阎宇得到诏令率军赶往成都协防。

而领兵的董厥显然也对姜维怀有戒,他们之前在「倒姜」上态度明,此刻朝廷没有诏令分兵去,自然得小心防备姜维的临危用兵。

姜维无,他确实有些担心后方的安危。

毕竟他与邓艾交战多,深知此人用兵的能,正值壮年、一心想要取代姜维并证明自己的诸葛瞻初次统军与魏国交战就碰上这样的强,姜维难免担心。

但是他上有天子和黄皓戒,下有董厥等人掣,对外还要防备魏国钟会的十几二十万大,实在是抓襟见肘、精疲力,无法冒着分兵后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再去迎战邓艾了。

眼见着军议就要一面倒地走向原本的失败轨,忍耐多时的姜绍突然起,越众而,说出了与众意相违背的话语。

「绍斗胆进,蜀中形势危,中军当尽快派遣兵马回师援,迟则恐生大,悔亦无及。」

此言一,举座哗然。

国事危,言语更多了诸多忌讳。军中说坏消息的都要三思而,免得乱了人心。谁人大,竟敢大呼危,哗众取宠。

诸多将佐纷纷侧目而,看着这位从末席走出的校,他们已经认出这是大将军的假,原本想要出言呵斥姜绍危言耸听的人忍住,他们心思各,转目瞥向上首。

只见大将军姜维目光如,脸上波澜不兴。

注阳国志》汉德县有剑阁道三十,至险。有阁,〔领〕桑下兵民也。

《襄阳记》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为领,后主拜宪为宇副贰。魏之伐,召宇西,留宇二千,令宪守永安城。

《汉晋春秋》闻魏军,弋欲赴成,后主以备敌既,不听。

日新说313提醒您记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期待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