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贼逆乘舟登陆京师城外,来之为何?”
朱元璋面色极冷,但并未如众人想象中那样会大发雷霆追责过失之人,清冷的语气令人不寒而栗。见半晌无人应答,冷笑一声道:
“呵呵,诸位不知道?那朕告诉你们,远东贼逆是来找衅朕,是来要朕的这颗项上人头,是来问朕要大明江山的!诸位爱卿,你们都是大明的肱股之臣,是朕当年打天下的左膀右臂,大明如今国难当头,如何应对?来,诸位都议一议吧!”
胡惟庸近前一步说道:“陛下,远东贼逆来势汹汹不可不早做打算。微臣认为,要退远东贼逆,无非三军用命,只......”
“哼”
朱元璋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轻哼一声便将胡惟庸没有一丝营养的话给打断了,
转向前排的李善长(字百室)问道:
“百室,你可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吗?”
老奸巨猾的李善长根本就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出头,含糊地找了个借口:“回陛下,老臣常年在外总览中都事宜,对远东贼逆的情况不甚了解,实在不敢在陛下和诸位大人面前胡言乱语,还请陛下恕罪。”
“中都如何了?”
“回禀陛下,工程已停,兴修中都城的十余万兵卒已重新整军,两日之前先锋便已启程返京,老臣临行前已督令大军疾速回师,不日可抵京师。”
“嗯”
朱元璋微不可查地点点头,这已经算是今日自己收到的最好的一条消息了。“诸位爱卿当各司其职,都退下吧。”
此言一出,这一干重臣如得了特赦一般退了下去,待出离了大殿,朱元璋身边随侍的一位小太监迈着小碎步快走至徐达的身旁低声道:
“徐大人请留步。”
“哦?”徐达瞬间止住了步伐,“可是陛下......”
“嘘”小太监将食指竖起,悄声道:“陛下有旨,召大人前去御书房。”
徐达知道朱元璋肯定是有什么话不方便当着众臣之面说,立刻点头跟着小太监快步离去。
“陛下,徐大人到了。”
“嗯,请徐大人进来,你们都退下吧。”
徐达被请入御书房,见除了自己连随侍的太监都没留下一个,面露疑色,刚想行礼就被朱元璋打断了:
“天德,不必多礼了。”
徐达心说自从陛下荣登大宝以来还是头一次称自己的字号,不敢怠慢连忙回道:“陛下,微臣不敢。”
作为一个帝王,是不会轻易在外人面前唉声叹气的,可此时,“哎”
一声长叹之后,朱元璋终于开口道:“天德啊,你前些年久在漠北酷寒之地,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辛苦你了。”
“陛下,微臣为大明开疆拓土南征北战乃是微臣份内之事,为陛下分忧乃是人臣之责,不敢言苦!”
“分忧分忧,朕就没瞧见那些大明肱股有一个能真正为朕分忧的。贼逆来袭之际,天德,可有何御敌之策否?”
徐达心说到正事了,犹豫片刻,颇有些为难地说道:“陛下,微臣斗胆一言,若有不敬之处,还请陛下宽待!”
“天德有话但讲无妨,朕绝不怪罪。”
“陛下,微臣无有什么好的主意,只能尽人臣之分,率我大明王师城前御敌,为陛下尽忠。”
朱元璋心说这话和刚才胡惟庸说的一模一样全是废话,这样按部就班若是能打胜仗,那吴良为何命丧常州?我那义子干儿沐英难道就没尽人臣之责吗?
“你继续说。”
徐达感觉到朱元璋语气中的不愉之色,赶紧说道:
“陛下,微臣恳请陛下重召诚意伯入朝侍君,为陛下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嗯”
朱元璋这辈子谁都不服,打心底里来只服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结发夫妻马氏,第二个就是这个诚意伯,刘基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