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麻元到访(2 / 2)

穿梭1368 罗远山 1871 字 2020-03-17

“青村?去青村看什么?”刘文昌突然像触电一般惊醒,失声道:“啊!我给忘了,瞧我这个脑子,走走走!来人,给麻老弟备车!”

青村位于周浦正南方二十五公里左右,距离陶宅仅一步之遥。这个年头的青村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青村,完全可以称之为鸟不拉屎的荒蛮之地。哪怕王平贵拼死拼活的搞基础建设,至今三年多也仍未修通一条直达青村的硬化道路,由陶宅至青村将近三五公里,依旧是碎石土路。

那青村为什么值得麻元不辞辛苦特意跑一趟?因为青村有他的家人,不仅有他的家人,还有麻重九以及他原来麾下千余兵卒的家人。

兵卒们的这些家眷,早已一个不剩,全都成为了帝国的公民,而且与刘玉文麾下,驻守南汇中后所的兵卒们的家眷一样,是最早的一批帝国公民。

说到底这其实也多亏了刘玉文的照顾,既然成为了帝国公民,自然得到了比普通民众更好的待遇,从各项应有的权利,到孩童的教育,到雇工的月佃无一例外。

刘文昌并没有跟着一起,而是直接给麻元安排了一辆车,赶奔青村。

麻元赶到青村先去拜会了麻重九的父母家眷,而后才回到自家,与父母和家中的兄弟姐妹吃了顿团圆饭后,尚未留宿一宿就急冲冲赶回了军中。

镇江府丹阳县,明军营地,麻重九军帐。

瞿尚兵的书信和银票,刘玉文的随身佩剑还有陆远等人赠送的军服马靴,一溜排开,呈现在麻重九的面前。

“我玉文大

哥就是这么说的?”

“就是这么说的。小的感觉千户大人对于当初大人被朝廷征召不辞而别,还心怀怨念。这不,刘大人是当着小的面把佩剑解下来让小的拿来给大人的。”

“家中如何?老父母可还康健?”麻重九一边问着话,一边展开了瞿尚兵给自己写来的书信。

“好,一切都好!不过......包括大人和小的父母家眷在内,都已经成了......”麻元左右瞧瞧无有旁人,凑上前轻声耳语:“都已经成了帝国公民。老爷们照顾的周到,小的家中的弟妹都被安排入学校上学。我的寻防一圈下来,有不少兵卒的家眷都成了老爷们的雇工,日子倒是红火,吃喝很好。大人不必担心!”

麻重九面无表情地看完瞿尚兵的书信,递给了麻元,“嗯,这我是放心的。老爷们义薄云天,哪怕我不愿入伙儿,也绝不会为难了家眷。瞿大哥的信,你瞧瞧吧。”

乘着麻元展信观读的片刻,麻重九才仔细瞧起了他带来的物件。

其实瞿尚兵给银票有两个含义,首先自然是让麻重九知道,跟着老哥有肉吃,至少吃喝不愁,这辈子短不了自己的吃穿用度。其次,发行了纸钞银票,说明了陆远等人已经将治下的经济给牢牢控制在了手里,也是从侧面让他知晓远东帝国已成气候,并不是派个兵来打两下就能搞定的。

银票一千两,麻重九拿起了银票摇头苦笑,心说这倒确实符合自己这个瞿大哥的脾气秉性。直接来干货,塞银子显诚意。

放下了银票,又抄起了刘玉文的佩剑。麻重九沧啷一声抽出宝剑,一阵寒光引现。

“咔!”

麻重九持剑在手对着虚空比划了两下,又重新归入剑鞘,摆在了桌案上。

最后,将目光转向了一旁陆远赠送的军服和纸盒中包装完好的马靴。麻重九低头瞧了瞧自己身上的戎装,暗叹一声: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见到军服上自己的铭牌,默默无语,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想起了当时身处下沙与三位老爷在书房中谈笑风生,想起了陆夫人拍着自己的肩头夸赞自己,想起了自己拿到那数百套软宝甲时激动的心情。

麻重九仰头望天,强忍住内心复杂的情绪,千言万语汇聚成了一声长叹:“哎”

“大人,小的......”麻元此时看完了信,吞吞吐吐也不知说什么好。

“麻元啊,我不该让你回去啊!哎”

“大人,你这是?”

麻重九苦笑道,“前几日若是心一横,不让你偷摸着去探听,权当不知道常州贼逆就是下沙老爷们,也就罢了!可如今...如今...如今后悔也晚了!玉文大哥对我有救命之恩,家中父母亲人待我有罔极之恩,下沙老爷们......”

“大人此言差矣!”麻元打断了麻重九的感叹,径自说道:“大人遣小的去打探,乃是英明至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难道大人忘了吗?”

平复了下心情,恳切地说道:“大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小的走访一圈,虽仅是查看了些民情事故,未涉及军务,但小的自认,这仗实在不好打啊!哪怕今日左都督不惜民力,不惜一切代价侥幸拿下这常州城,一扫常州府之敌,但那又如何?只要老爷们缓上段时日,到时呢?更何况,呵呵!”

麻元指了指桌案上制作精美的军装,“大人可别忘了软宝甲,再瞧瞧这军装,难道都督大人就真能打的赢吗?依小人之见,胜负还犹未可知,恐怕守军的胜面更大上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