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人事调动(1 / 2)

穿梭1368 罗远山 1762 字 2020-03-14

寇准连忙点点头,把几大本册子摆到了众人面前,随即解释道:“这些是崇明洲的详细地图,户籍资料,还有今年初刚测绘的土地资料。现在崇明洲共有七万人,良田不多,几处沙洲加起来总共只有三万余亩,大多数人家还是从事捕鱼业和造船业。陛下,不,应天朝廷封关禁海以后,大批的渔民和造船业者都被我陆续迁徙至家叔这边,现在只有小部分渔民还在偷偷下海捕鱼。另外还有一些是灶户,以煮盐为生,这批人大概也有个万把人左右。”

陆远等人翻看着寇准带来的详细资料,不禁暗暗赞叹,对寇准又高看了一眼。

放下手中的资料,李文斯顿对赵一杰夸赞道:“我是真不愿意让寇准去从军,以他的能力,我说差点,当个一府之尊都不为过。当海军屈才了。”

寇准连忙摆手:“不不不,这些都是小子手下的那帮书吏做的,我还是......”

“行啦,就随你的愿!哈哈哈哈!”陆远没等寇准把话说完,就笑着说道:“那帮书吏跟着你来了吗?”

“自然是跟着来了,都是老家人,怎么能不来呢!”

跟着寇准一起投靠远东帝国的崇明洲各房书吏、帐房师爷等文职人员一共有十九人,几乎全套班子都被寇准个小白脸给拐来了。其中有两人给陆远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叫祁田厚,一位叫盛丰。

寇准一门心思做学问,研究着赵一杰派人给他带去的各种学习资料,将崇明洲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全部扔到了这两人的头上。可见二人虽然是没有公职在身的普通临时工,但能力却一点都不差,而且也捎带脚跟着寇准自学了不少知识,包括度量衡之类的基础知识,对陆远等人的学识敬佩不已,所以寇准一说要投效远东帝国,二话不出屁颠屁颠就跟着来了。

陆远等人自然对这些拥有办事能力的文职人员的加入感到欣喜不已,不过还是将他们先安排到学校学习和实习一段时间以后再重新调用。

送走了赵一杰和寇准这些人,大家还是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人事任命上,毕竟这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短时间内控制大片新领土的情况下,由于行政班子的薄弱,只能大量留用前朝降官。历朝历代都不能免俗,但到了陆远这里,这条路就被掐死了。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陆远不愿意相信大批的前朝降官,而是没办法用。包括度量衡,政治制度等等一系列具体的行政措施,与明朝大相径庭,不经过培训是完全理解不了也无法根据远东帝国的要求来施政的。所以包括原嘉定知县胡永安为代表的一批前朝降官都需要经过初步的洗脑、培训,然后才能重新上岗。

也亏的陆远众人胃口不大,没打算再紧接着拿下常州府,而是想慢慢巩固。掌握了大片土地,但治理不好,拥有大量的人口但得不到人心,如果是这样,那地盘再大又有什么用呢?除了给自己徒增麻烦,其他一点好处都看不见嘛!

本着用生不如用熟的宗旨,陆远等人还是决定从现有已经证明过自己能力的官员中找几位合适的人员担任苏州府的地方行政官员。

真正上手处理了以后,陆远才发现人事调动并不是一拍脑门,派个信得过,能力又强的

官员直接过去管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现在远东帝国的行政人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这边每个人都承担着重任。调走一个,就意味着现在的萝卜坑空了,还得找人补充进去。

这还仅是其一,还有第二点,苏松二府的地域要不要重新划分?既然现在有了苏松二府了,那首都选在哪儿?原来是没得选,现在是选不出。确定了首都,那中央职能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如何进行安排取舍?

众人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地域是否重新划分,是否要将嘉定、崇明与二十一世纪一样划归上海管辖,名称变不变,苏松二府是否还依旧称之为府。还有首都定在哪里?

“既然选不出,那我们列一张表格,排除心理因素,看看两地的优劣势。”李文斯顿拿上纸笔开始画了起来。

“先来说说苏州的优势,地域范围大、人口多、背靠太湖水路发达,另外还有现成的矿产资源,这是其优势。你们都同意吗?”

陆远点点头:“嗯,同意,那上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