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远东帝国不一样,陆远这些人的小金库可都是自己赚来的。当然,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任何原始积累都是不要臭脸的。他们以前也没少赚黑心钱,比如一些民用商品都被卖出高价,将市面上不少的银子都吸进了自己的口袋。当初抄了不少的豪家大族也都是一股脑儿的收入了自己的小金库。
但至少在远东帝国成立之后,陆远等人可再没有如此与民争利,以前下沙老爷们所垄断的肥皂之类的民用物品,现在全都让渡了出去,将制造方法之类的商业秘密全部公之于众,让商人们自己去进行良性竞争,让百姓们都能用得上这些生活必需品。而现在如果遇到了违法犯事,被抄家的大户,那所得的财产可是要与帝国政府分享的,比如之前的顾临城和苏州府那些闹事的书生吧,从他们那里抄出来的大笔巨资,陆远可没全部收入囊中,其中的大头都上缴了帝国财政部。
再说南京战役之后搞出来的那些个战利品吧,陆远等人只拿走了那些个古董文玩字画和黄金饰品。至于那几千万石的粮食和国库中剩余的一百多万两白银,那可是一丁点儿都没动,全部充入了国库。就算是拿了那些黄金珍宝,那陆远等人还自掏腰包给百姓们发福利呢!
陆远等人没打算以后再赚帝国财政的便宜,反而还打算再一次将自己手头的一部分利益让渡给国家,比如现在被皇室所控制的烟草,以及未来的供水,电力的一部分收入,这些在将来都要逐步转让出去。当
然咯,这供水电力设施的建设费用还是得帝国财政来买单的,皇家自己么,就收点专利费好了。
帝国政府财政部去年小三千万两银子的结余自然引起了一小撮份子的虎视眈眈,首当其冲的就是陆海两军的一把手,刘玉文和赵一杰。
可要知道,帝国的财政收入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军费当中,按照现代国防经济学术界的观点,军费占gdp的比例在2%~4%之间,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比例区间。
也就是说如果按着现代观点,远东帝国的军费最多只能占1600万财政收入的4%,也就是64万两银子,毕竟南京战役抄没出来的战利品,是不能计算入内的。
64万两银子,若是海陆两军平分,一家只占32万,而现在单单一个陆军就已经拥有六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的编制,再加上正在受训的预备役新兵,后勤行政之类七七八八的人员,全部加在一起足有近十万人,哪怕就按最低的每人每月1两银子算,每月就需要花掉10万两银子,一年就是120万两。可见陆军如果每年只能获得32万白银的军费,那大家就全都喝西北风了。
那海军呢,海军的部队编制没有陆军这么吓人,人数相对要少得多,是否海军的情况要比陆军能好上那么一些。
呵呵,大错而特错。
别的不说,海军可不比陆军,发双鞋子就能走路上战场了。海军可不行啊,总不能游泳打仗吧,那不叫海军,叫游泳队。
海军得打造战舰,那2艘一级战列舰,4艘三级战列舰和8艘护卫舰,哪艘不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通过之前的圆桌会议中大家了解到,由于造船技术等各方面的缺陷,之前入役的四艘护卫舰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结构松动,有些木材腐蚀,还得花大笔的费用对船只进行维修保养。
以上这些个费用还暂且不去提它,就说赵一杰这个猛人,一口气向几家造船厂下了整整二十四艘,排水量达到2000吨,拥有钢质桅杆的大型巴肯廷型四轨纵帆船的订单,就算他把价格压到了最低,可每艘船的单价最少也得八千两银子,这还是在海军部提供了一部分造船原材料的基础上才获得了八千两的价格,若是所有木料都需要船厂来采购,别说八千两了,恐怕翻两个倍价格都搞不掂。稍微板板手指就能算出来,仅这些纵帆船的建造,就得花去将近二十万两银子。
再加上之前提及的那些主力舰队的战舰,别说二十万两了,一百万两能搞定这些个船只和配属于它们的火炮,那就得烧高香了。当然,这笔款项是分成了几个财年分批支付,而并非集中于短短的十二个月内,毕竟这些个主力战舰早在独立日之前就已经开工建造了。
要知道军费预算,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而现在,海军方面仅一个造船的装备费用就达到了近一百万两银子。显然,陆海两军总计64万两的军费预算是完全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