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紫霄玉京天,交叠起风雨!(1 / 2)

紫霄道域,玉京天。

其名虽为山,但却非是一般的仙山福地,当年紫霄二代祖师证就元神,于这玉衡道洲开辟道统,施展了移山倒海的力,将一道足以供养元神修行的先天灵脉,移植到了此地。

不仅如此。

还将那灵脉打造为了联绵群峰,以洞天之术高高托起,悬于千丈高空之上,被无数玄奥阵纹笼罩,又添以紫霄镇宗法印为基,端得神通广大。

只要是这紫霄道域的浩浩笼罩范围内。

凡有法相道行的真君存在,一旦步入这紫霄域中,哪怕只在边界,玉京天内,都能第一时刻感受到动静。

所以,根本没有任何邪魔外道,能够在圣地的眼皮子底下潜藏。

此刻。

玉京天,三十三重峰峦之上。

一座形似高塔,直插云霄的云顶天宫,周遭气旋密布,道纹弥漫,恢弘大气,如天之宫阙,哪怕是紫霄门人,也只能高高昂起头颅,才能稍稍窥视一角。

至于地下的普通人与散修之辈,更是连看都看不见一丝一毫,只能从传闻中了解到一点儿,关于紫霄宗的只言片语,心中暗自敬仰。

通过那自下而上,足有六重四万八千阶,悬浮于空,被氤氲云雾所笼罩着的宝玉阶梯,扶摇而去。

终于可见,这宫宇仙阙隐于其中的玄妙。

【玉京天宫】

闪烁着灵光的浮动字迹,在那宫阙上方凌空悬浮,若隐若现,如同仙迹。

一道联通整个玉京天,吞吐洗刷整个紫霄道内漫天灵气的宝印,此刻华光流转,正在这座云顶宫阙的殿宇上方,如镇天渊,横压天际。

而向内望去。

连过三间外殿,可见正殿真容。

正殿名为紫霄,乃是诸多上真论道议事之时才会启用,为祖师所辟,内含一方小天地。

虽为殿宇楼阁,但实则涵盖空间之妙,哪怕是法相真君互相斗法,都能承受得住,不叫一点余波溢散。

这一日,紫霄殿内,三十三道蒲团上,有一十二道身影降临。

其中,有人锐利如剑,有人海纳百川,又有炽热如火者,不一而足,皆是各成一道的法相大能。

紫霄辟道圣地,至今已过八百年,而自走出小界,于玉京山延续道统,更是过了一千八百多载风霜,可谓传承悠久,人才辈出。

因此三十三峰,在过去的一千八百多年里,共计出了一十二尊法相真君,就算比不得万年道统,但相较于一些个正宗大派,却是超出远矣,也算无愧圣地之名。

此刻,这于堂内祖师像下,蒲团布局如同方圆的一十二尊真君,有人看着那中心水镜形成的画面,率先张开了口r>

他抬起了手掌,伸出指尖于眼前的虚无一点。

顷刻间,一道符诏显出,化作了点点流光,慢慢凝聚为了一道又一道文字。

紧接着,老道人看着上面的字迹,缓缓念道r>

作为如今继岳无双,李含舟后,接替了紫霄早期擎天支柱清微子传承的玄霄真君,是如今紫霄一脉玉京山事务的掌舵者。

眼下开口,这鹤发童颜,星冠羽衣的老道人,正是其人。

而随着他的话语落下。

那十二道蒲团中,有两道靠边的身影随即皱了下眉,望向那被捕捉到踪迹的紫衣道者,颇为意外,不过还是回应出声r>

面带儒雅之色,被称为沈真君,作文士打扮的中年修士,见此坦然应下。

而于他身畔的黄衣女冠,听到玄霄老道士之言,温和的眸光却是有些收敛,取而代之的则是带着些冷淡r>

女冠站起身来,微微昂首,甩了下袖r>

而她这一席话道出,叫大殿中的诸多法相,大都再也维持不了沉默不语的表象。

至于一侧的罗浮真君沈奕,闻言后只是皱了皱眉r>

他侧头看着一侧的曲悠,摇了摇头r>

说完,他亦是站起身来,环视四顾,将目光在这殿内一一扫过r>

这文士打扮的沈真君,逐字逐句,条理清晰,眸子认真。

说到最后,更是加重了语气。

虽声音不大。

可透露出来的意思,在这殿宇内慢慢传开后,却是将法相真君那种一锤定音的气魄,给展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但此言一出,角落里有人却是不爽快了。

一声带着不愉的冷哼,从那蒲团上斜坐着,毫无真君风貌的紫衣道人口中发出。

紧接着,他的眸子瞅了一眼沈奕,笑呵呵的,但是话语之中

却带着几分揶揄r>

身子向后斜靠,倚在那玄纹玉柱上,俊朗的紫衣道人轻笑着,虽无法相高人的风采,但只因那张脸,就能叫不少人见了,都为之心生好感。

作为近几百年内诞生的法相真君,赵还真道体天成,可谓天资横溢,甚至超越了不少老一辈的真君,如果不是当世还有一尊千载证元神的妖孽,他的成就莫说玉衡道洲下辖诸域,哪怕数遍东荒,都是有数。

就算是开宗立派时,便已经拜入山门的罗浮真君沈奕,如非必要,都不想再和这人掀起波澜。

毕竟

就在赵还真修成法相后,明里暗里,便有过几次为张守一翻案的意思。

如果不是因为事情牵扯到了自家嫡系身上,他是真不想管。

要知道,修行道行越是高绝,诞生子嗣的过程就越是艰难。

他和曲悠都是紫霄开宗立派时的门徒,修行了千载双双成就法相,就只有沈浮屠那一个儿子。

既其所做之事未曾危及宗门,又算不上铸成大错,甚至都未曾亲自动手,所以出面作保,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