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秋收已经结束,大家主要是开始晾晒粮食,然后计算这一年自家的口粮,然后拿出一部分多余的粮食,用来换银子。
至于每家的丁银赋税的,对于如今的老石头村来说,那都不算事了。
郑大虎找上村正村老,找了村子里一些手脚麻利的,又想要赚银子的,都聚到他家里来。看書溂
其实做粉条最麻烦的并不是最后的漏粉,这一点郑一已经学会了,不是事。
至于晾晒,郑家人手也够。
主要是前期的淀粉准备不出来,招来村子里的人,一天五十个大钱,帮忙磨红薯泥。
一天五十个大钱,可真是不少钱了,尤其郑大虎带着他们都去了前院西屋里,屋里一直烧着火,暖暖烘烘的,大家一边说着聊着,一边擦着。只要小心点别擦到手,就绝对是个轻松无比的活儿。wΑp
一盆盆的淀粉浆倒在门口的大缸里,正好此时还没有做今年的酸菜,这些大缸正好用来存放淀粉。
这大缸,一口缸就能存放下五六十斤红薯洗出来的淀粉液。
忙活了能有小半个月,期间郑家自己的活儿也没耽误太多,粉条也都晾上了。
给大家结算了工钱,还一家送了一包粉条,让他们拿回去炖菜吃。
大家一脸茫然,这支支棱棱树枝子似的玩意,能好吃?
等他们晚上买点肉一顿。
真香!
粉条迅速在府城打开了局面,这东西,只要好好弄,吃一次,那绝对的上瘾,谁能拒绝呢。
多家店铺售空,几百上千斤的粉条,愣是没卖过三天,李景腆着脸又找到了郑家。kanshu五
郑大虎差点把人踢出去,想累死他们一家子?赶紧召集全村人,一起做!
全村闲着的劳力都召集过来,李景和郑家在村子里买下了几间旧房子,加紧收拾了一下,村办粉条作坊快速成立,快速开始干活。
郑家人总算是从这繁重的粉条堆里爬出来了,狠狠地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