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创造了叶铭,但在叶铭认识到这一点之前,他一直把dc当做父亲看待。看書喇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人一旦意识不到自己的定位,就会出格。在很小的时候,叶铭会在晚上抱着枕头去找dc,他认为自己是被爱的,所以有权去要求什么。
父亲不会拒绝孩子最微不足道的请求。
但dc并不是叶铭的父亲。
确切来说,dc为实验体10号的合成提供了一段基因,当10抱着枕头,小心翼翼的走到dc身边时,dc眼里燃起狂热的光芒,他默许10的靠近。
小叶铭弄错了这些光芒的含义,他以为这是爱,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它当做生存的支撑。
人类生存计划正式实施,大迁徙完成后,深海里留下来极少部分人,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觉醒水系异能,可以在深海生存,因为眷恋家园不肯离开。wΑp
另一部分,则是自愿留下的,最顶尖的一批科研人员。
dc就是其中一员。
他们负责维系跃迁场的稳定,监测小世界的动态,一旦有崩塌颓败趋势,就会潜入,进行修正。
最开始,一切运转正常,长时间的风平浪静麻痹了研究员的神经,有些人在漫长的等待下,选择进入休眠仓沉睡,在设定的休眠时间内,只有小世界出现突发情况才能强制唤醒休眠人员。
深海纪元五零年成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一切如常,在此之后,突发事件频繁出现,部分小世界坍缩至消失,而该世界居住人员也因此被拉扯到时空裂缝里,下落不明。
在休眠舱中被强制唤醒是非常痛苦的,舱内会采取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措施,比如用脉冲电流刺激人体,或是细长的探针深入脑颅内。
强制唤醒后,人体机能会处于非常差的状态,而研究员需要在这个状态下进入跃迁场,接受第二轮折磨。
一年一次倒也还好,一个月一次,甚至数次,就让人吃不消了。
研究员毕竟长期呆在实验室,身体磨损程度高于平均水平,身体素质又远低于平均水平,在无数次疲劳跃迁后,新的解决方法随之出现。
在此之前的解决办法是,在跃迁场输入崩塌小世界参数,参数越多,降落位置越精准。但这种实体跃迁需要的能量多,对身体磨损大。
新的方法则巧妙又大胆,它在崩塌小世界建立虚拟账户,通过脑电波进行传输指令,控制虚拟形象,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允许研究员在休眠仓内进行。
不需要真正跃迁,可以在休眠时进行,任务失败也不会随着小世界消亡而死去。
在新一代研究员群体中,他们把它当做虚拟现实游戏。
在游戏中,你所需要做的是保证休眠仓能量充足,而你获得的是在各个世界的体验权,完成任务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