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昧和韩信,曾经是一起相约投项梁军的伙伴。
当年在项梁军中时,由于两个人很谈得来,慢慢的,渐渐成为一对好友。
闲暇时,韩信也会与钟离昧谈论一些兵法,钟离昧也会教授韩信一些武艺。看書溂
在楚军中,武艺高超的钟离昧,很快就因战功得到提升,而韩信,却被看做是夸夸其谈的人,仅仅让他做了一个执戟郎。
在定陶一战,项梁战死之时,两人正在项梁军中,在章邯的进攻中,钟离昧冒死救出韩信,两人连夜冒雨逃回彭城。
到了后来,韩信离开项羽投奔高祖之后,两人就成为了对手。
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两人并未在战场上直接交手。
等到了垓下之战时,作为汉军统帅的韩信,用十面埋伏阵对付项羽的时候,钟离昧正在项羽的身后,这是第一次面对面领教韩信的厉害。
直到那晚,四面楚歌,楚军士卒四散,钟离昧和季布两员大将,无力回天,也只好乔装夜遁。
季布去了濮阳,钟离昧逃到下邳。
不久之后,传来韩信加封楚王的消息。等楚王就位后,钟离昧就躲过耳目,秘密求见韩信,请求庇护。
韩信见老朋友在走投无路时来相投,也没多考虑,就把钟离昧收留了下来,酒肉款待,时而带其出巡。
这样的招摇,自然被人看在眼里,很快就报给高祖。
等到高祖的旨令下来,韩信不免有些心慌,身边也缺乏蒯通一类的谋士,就对皇帝的使者撒谎道:
“钟离昧确实未在楚王府,我会尽快要求下边的官吏,追拿到案。”
高祖的使臣将韩信的话,回报给高祖。
高祖当然不相信了,但又不能立即驳回,于是,秘密派得力干员,潜入楚地,查探究竟。
恰恰这一天,正好赶上韩信出巡,车马仪仗整齐,前后护卫,不下千人,声势很是浩大,仿佛天子出巡一般。
于是,侦查的干员将此事密奏给高祖,说韩信似有反叛的迹象。
高祖听到这一消息,心下也一阵紧张,连忙召集武将们,询问对付韩信的方法。
各位武将们,个个摩拳擦掌,踊跃请战,一齐向高祖进言道:
“韩信这臭小子,要不是陛下,怎么能从一胯下小儿,做了楚王,现在竟然胆敢造反,请陛下给我一支军,去楚地把他擒拿回来就是了。”
高祖见大家求战心切,默然不语答,挥挥手,示意大家先退下。
随后,令人找来陈平,商讨计策。
陈平听完高祖关于韩信谋反的介绍,心里暗道:
“这韩信分明是没有造反,仅凭一个钟离昧和车驾规模,就把造反的罪名,安在韩信头上,未免太过牵强。”
“如果要说高祖忌惮钟离昧的存在,这在道理上,明显说不过去。自从在对项羽施过离间计之后,钟离昧在项羽的军中地位,那是每况愈下,直到垓下之战,也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
“而季布曾经那么为难过高祖,对高祖的威胁,比钟离昧大不知多少倍,都能在夏侯婴的一番人情之后赦免,拜为郎中,钟离昧又何尝不可照此方式收服呢?”
“说白了,归根结底,还是高祖的心里在作怪,问题不完全在韩信身上。”
“从高祖的角度,无非是眼见韩信才三十几岁的年纪,比高祖年轻二十多岁,将来一旦高祖去世后,他的儿子甚至身边这些大臣们,在军事上都不是韩信的对手,借此机会,找这么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对韩信下手罢了。”
“但这个韩信,也着实不会做人。既然高祖下令通缉追拿钟离昧,你就明面把他交出来,同时,像夏侯婴一样,为其在高祖面前说情,按理说,高祖也不是非要杀了钟离昧,那样岂不是两全么?”
“可这个韩信,打仗一流,这情商实在是低下得很,照这样下去,韩信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但既然高祖征求自己的意见,在征讨韩信的问题上,自己又不能不为高祖着想,何况,本来韩信也没有真的造反,何苦劳师动众,重开战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