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信君问道:“范阳令派你见我,是来投降的吗?”
蒯通深施一礼后说道:“将军,我是来给您送十万之兵的。”
“噢,何来此言?”武信君心说,我总共人马不到三万,这小子信口雌黄,城里哪来的十万兵。看書溂
蒯通道:“您此次伐燕赵,是不是一定要打败敌军再夺取土地,必须经过殊死拼杀才能占领城池?”
武信君问:“自古以来,难道不都是这样吗?”
蒯通一脸轻松道:“我认为这样太费劲了。”
“您的军马即使再多,也经不起这样无休止地消耗,何况燕赵的城池如此众多,您要征战到几时呢?”
“这样的征战,遇到难以攻克的城池,耗费日久不说,胜负也难料,更何况,时间一长,局势就会生变了呢?”
这一点,就像一记精准的侧勾拳,正击中武信君的软肋。
他当然担心一旦进攻不利,会失去在陈王那里的主动权,一纸文书,他这个位置,就可能随时被取代。
蒯通继续说道:“如果您能采取我的策略,就可以不用拼死士卒而使城邑降服,不通过战斗而夺取土地,您只要简单地发出一道文告,就可以传檄而定赵地,岂不胜似十万兵么?”kanshu五
武信君闻言,离座而拜道:“愿先生教我。”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武臣是可以做事的人,最起码比陈王更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敌人派过来的,只要对自己有益。
世上从来不缺好智谋,关键看对谁讲,是否为其所用。
蒯通趁机进言道:“范阳令徐公本来已经整顿好了军队,准备依托坚固的城池,奋起抵抗。”
“同时,他又是个胆小的人,犹豫不定;因怯懦怕死,贪财爱贵,所以他也有赶在其他人的前面,来投降的打算。”
“但又害怕您认为他是秦国任命的官吏,像以前被攻克的十座城池的官吏那样被杀死(嗜杀的危害),所以在观望逡巡。”
“而徐公如果投降,您把他杀了的话,那么边地之城都将互相转告:‘范阳令投降后被杀了’,那样的话,他们一定会据城坚守,像金城汤池一样,和您玩命,难以攻取。”
“如今范阳城里的寻事者,也想杀掉县令自立,然后组织人据守城池来抵抗您,那样,范阳城也到不了您的手里。”
“我给您的建议是,您把侯印让我带回去,委任徐公,那样,范阳令就会把城池献给您,寻事者也就不敢杀您任命的县令了。”
“所以,于今之计,为您打算,不如用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的边界驰骋炫耀,那么,边地之城都将相互转告:‘范阳县令先投降而获得富贵’。”
“这样,各个城池一定会竞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滚动一样轻而易举。这就是所说的,传檄而定千里的策略。”
武信君一听大喜,忙热情款待蒯通。
随后派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跟随蒯通,持侯印进城封了徐公。
燕、赵属地的官吏们风闻了这个消息,不到半个月时间,包括赵国的前都城邯郸在内,前后有三十余座城池不战而降。
武信君率领大军进驻邯郸。
整顿已毕,武信君升帐议事,商讨下一步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