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将军,李信也不傻,怎能不知道是王贲刻意掩饰,手下留情。
此刻的放其一马,不仅是个人情,更是在其不能再次忍受失败的时候,给其送上了一次战功。
这样的领导,作为下级的李信,怎能不心知肚明,并在心里欠了王贲一个大大的人情,一旦需要,李信将给予加倍报答。
这就是权谋,也是人情世故,更是团队和谐,保持紧密合作,凝聚战斗力的明智之举。
最关键的是,此战的结果是秦军大胜。
自古道,败军不言勇,胜将不问责,就是如此。
发生在辽西走廊的这次骑兵战役,基本消灭了东胡西南部落的骑兵精锐,使辽西走廊门户洞开。
以此向前,越过大凌河向东,既是一马平川的辽西平原,襄平之间,已经无险可守。
在整军休息了一日后,王贲大军长驱直入。依旧李信打头阵,率大军,直接包围了襄平。
襄平城内,三万燕王亲军卫队,在守将的带领下,登城防守。
王贲吩咐,离城三里,扎下营寨,先不急于攻城,派人持其亲笔书,进城劝降。
书中尽数燕国与秦的友好历史,又责怪其太子丹刺秦的过失,并承诺保燕王性命,约其举国投降。
燕王喜,见大势已去,斟酌再三,在王贲担保其性命无忧的情况下,打开城门,素衣白服,捧玺献符投降。
自此,在不惜斩杀了亲生儿子,将其首级献给秦王,“赔了儿子又折兵”后,燕王喜依旧没有逃出灭国的命运,无论从做人还是为君,燕王喜,都是一个失败的典型。
纵观燕国的历史,自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始封此地,国祚八百余年,曾为战国七雄之一,期间,也不乏强盛的历史,却因为几个糊涂的燕王,与机会失之交臂。
燕国最鼎盛是燕昭王在位时期,筑黄金台,“千金买骨”(注1),广纳贤士,各国人才争相赴燕,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重用乐毅改革国政,励精图治,很快使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当时,燕国有步卒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好几年。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强盛、君臣和谐,在诸侯国中,为之侧目。
燕国疆域最广大时,曾经东有朝鲜、辽东,燕国修筑的北长城,最东端到达汉城(今韩国首尔)。使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为华夏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燕国走向没落和失败,源自于其战略失误,尤其是对邻居齐、赵的策略,没有妥善处理,反而失礼失义、趁火打劫。
首先与东南方向的邻国齐国,齐桓公曾帮助燕国,伐山戎、灭孤竹、令支,帮助燕国复国
燕庄公为表感激,不惜优礼相待,亲自送齐桓公入了齐境。
齐桓公说:“我非天子,作为诸侯的您相送不宜出境,既然您已经过了边境,我却不可以无礼于燕”。
于是,齐桓公将燕庄公所至的齐地划割给了燕。可见,当时的燕齐之间,不仅友好,而且多么讲“礼”。
可惜后来燕齐失和,燕国拜乐毅为上将军伐齐,五年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后来齐用反间计使燕国逼走乐毅,田单以火牛阵一战大败燕军,燕国迅速衰落。xiub
其次,在对于南部的赵国,更体现出燕国国君的失“义”。燕国为迎合秦国,或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
最错误的是对于秦国,燕国一直受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所制,不断充当秦国的“枪”对赵,而燕国又屡屡战败,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秦国在燕赵之间,不停的渔利。
燕王喜二十三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看書溂
至此,秦燕表面上的和善面纱,就此撕破,秦王嬴政即命王翦发兵攻燕。
直到眼下,王贲大军攻破襄平,自此,燕国灭亡。
王贲遣人,将燕王喜发往咸阳,任凭秦王发落。
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等郡。
秦国的东北方向,遂平。
注1:千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说的是一国君侍臣用千金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国君大怒,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投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