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师尊又是怎么守的呢?”陈平似在请教,又似在探讨。
赤松子半文半白地接着说道:“至此,我方才明白师祖的叮嘱,他是要我暗中保护和教导这个‘平’,为将来接引转世魂魄打好基础。”
“于是,我就借故与这个‘平’的爷爷乘舟同渡,故意不小心落水,正好他出手搭救,这就验证了师祖的话,也证明了我的判断。这样,我就可以感恩之名,堂而皇之地在陈家登堂入室了。”
“待‘平’八岁时,我说服陈家让其“入室”识字受教,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等到束发之年,我和陈家说,‘这个孩子如此喜爱看书习学,不如跟着我,多读一些书为好。’因为陈家家贫,家无藏书,而我这里有很多的书简,所以,几年来,你,哦不,那个‘平’,也着实读了不少书了。”
陈平知道,在古代的农耕为主的社会,识字读书,是摆脱贫穷,跻身上流社会唯一的途径。
而在秦时,识字本身就是一种身份优势,农人大多不识字,识字的多为官吏。
所以,对于普通的农家来说,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一是师资难求,读书的人很少;二是没有书籍,木牍竹简做成的书,极为笨重,不方便储运,也不方便借阅。
只听赤松子接着说道:
“此‘平’虽平常之资,对学问倒是用功。几年下来,《道德经》、《春秋》、《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这些都已了然,想来你体内也有所感悟。”
“直到前日,我在教授‘平’的导引吐纳呼吸之术时,他在守中时偏离了丹田,意念魂飞天外,意外地走火入魔。”
“时值电闪雷鸣,其窍洞开,昏厥过去,气息尚存,但人事不省。”
“怎么会这样,那后果呢?”陈平若有所思的问道。
“修炼时走火入魔,偶然有之。道家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需要结合‘辟谷’进行,讲究调息凝神,外静内动,静生阴、动生阳,动静相合。”
“功力盛者,可接通宇宙万灵,仅入门者,也可以做到阴阳调和,祛病延年。”
“此时务要‘意守’,一旦偏离,最易走火入魔。”
“走火易治,只需调节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三日可愈。一旦入魔,灵魂就被魑魅魍魉驾驭,就非人力可为矣。”
“请教师尊,那现在的状况是”陈平将问题引入深入。
赤松子面静如水,如炬的目光,在陈平身上盘旋了许久,方依着惯有的语调不紧不慢地道:
“在你沉睡的三日,我望见身体上方时常紫气环绕,时隐时现,这是灵魂附体的气魄外露。我断定,师祖说的魂魄已然注入你的体内,只是需要时日,等待你的自然苏醒。”
陈平耳朵听着,脑子在飞快地旋转。xiub
看来,赤松子对他的来历,已经接近揭露事实真相了。
据此看来,道家的学问,非一时所能学,也不是背背《道德经》那么简单。
怪不得前身的世界上,各国都在深入研究道家治世的学问,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天道可循。
宇宙之中,或许真的有神祇,每当地球文明遇到重大转折或者困境的时候,总是恰如其分地适当干预,以修正偏差,不使人类这一诺亚方舟迷航。
如果是这样,此次穿越,莫非是上天的一次巧安排?
【作者题外话】:新书《汉谋无双》已在塔读发布,是我最想写的故事,希望你们喜欢。可在站内搜书名或者书籍id833337,另外,建了一个读者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倾听大家的呼声,并对拙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