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侠之大者,举世皆敌(2 / 2)

无论是延平郡王郑克爽,还是郑氏家臣冯锡范等人,都对郑成功和陈近南这种战争分子深恶痛绝。

如今好不容易,熬死了郑成功,又逼走了陈近南,他们更希望,能和平发展,从琉球百姓身上汲取财富,充实自己的底蕴。

他们之前和康熙谈判,也是为了这点。

康熙为了大局考虑,态度坚决,汉人的低等地位,不能改变。

冯锡范和郑克爽,本来都准备好剃发易服了,可谈到琉球本土官员们的地位问题,他们也不满意。

谈判失败,也只好作罢。

琉球上下,如今都不想抗清。

可陈近南不同。

大家拿他当笑话,他偏偏当自己是卧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人,说好听点,叫做不识时务,说难听点,叫做没眼力见。

郑克爽和冯锡范把陈近南当做洪水猛兽。

康熙就更讨厌陈近南了。

“陈近南啊陈近南,没想到,居然让朕费这么大的力气对付你!真是罪无可恕!”

紫禁城黄蒙蒙的天空下,中午时分,御花园中。

康熙手中拿着军机处大臣送来有关于福州将军被绑架的奏折。

“皇上,顾氏接受逃亡汉人奴隶,已被满门抄斩!”

这时,一个太监走到康熙身边,低声细说。

“顾炎武真是糊涂!竟敢私藏汉奴,他们这些老顽固,只见旗人得好处,却不知旗人的难处。

旗人在疆场上厮杀,获得奴隶不易。

汉人奴隶逃亡,旗人就要损失。

这些汉人,从不推心置腹,体恤旗人之苦,世间哪有这般道理?”

康熙遗憾的摇摇头,放下手中的军情奏折。

和平时期,满人虽然还可以找机会屠城,获得军功和流离失所的汉奴。

但老百姓的脑袋不够分,获得汉奴很困难,必须要等到大灾之年,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才有机会补充。

满清设立逃人法,规定收留逃出籍贯的流民者,必须灭族。

这样一来,这些逃人,就是灾民,便成了新的奴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