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只坐了一张桌子,捧着竹筒喝得高兴。
就是这会儿子时间,就又有一起人进来歇脚,正好将还剩一点的绿豆汤和冰凉虾都给解决了。
送走了这两批客人,已经是申时中了,这下是正儿八经的收摊了。
照样来回两趟,将所有东西都给拉回去。
宋秋烧上水,一边歇歇脚,就见隔壁张家有马车驶上来。
汜减 .*com 汜。正是许久没回来的大房一家,马车自然不是他们的,这是专门租的马车,给人送到了,也就往回赶了。
今年三十有四的张南瓜穿一身长袍,读书人的打扮,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大约是自小没做过农活在镇上养尊处优的缘故,这人看着年轻的很,又长得白净一点都不显老,说是和才二十五的张胡瓜差不多年岁都有人相信。
同样,一直是童生太太当着的冯氏就更是养尊处优,看着年轻得很的,镇上租了房子还专门请了个婆子做饭打理家务的,说她两指不沾阳春水,一点不为过。
再下头乃是龙凤胎的张松和张梅花,就更是一副大家公子小姐的打扮了,穿得是棉绸,那一身,不知得买多少身粗布衣裳。
张南瓜的大女儿张桃花前年就已经出嫁,因着他童生的身份,儿子也是读书人的缘故,嫁的是正儿八经的镇上人家,对方是开染坊的,家境殷实。
因着大女儿嫁得好,儿子又出息,小女儿更是长得好,已经有不少人家问津,冯氏心里得意,进了院子,再看这脏乱差的乡下地方,就更是浑身都不得劲。
要不是为了银子,她才不乐意回这个破地方的,简直拉低了她的童生太太身份。
张南瓜手里提着一个酒坛子,高高兴兴的往上房去,“爹,娘,我们回来了!”
坐在上房里的张老豆早就听着动静看到老大一家回来了,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要不是端着当爹的架子,差点都要亲自迎出去了。
这可是他张老豆的长子,以后的香火靠,最出息的一个儿子了!
见人进来了,张老豆笑呵呵问长问短,“吃了中饭往家赶的?今儿天热,这一路累了吧?赶紧进来坐,歇歇,叫梨花给你们端糖水来喝,解解渴。”
外头刚坐下来歇一歇就被苗氏喊了嘴帮忙去弄猪食的张梨花一听她爷爷叫到她了,没办法,只得先往厨房去。
&#29306&#22914&#32&#98&#120&#119&#120&#46&#99&#111&#32&#29306&#22914&#12290上房里,冯氏跟张松张梅花落后一步,也是迎着笑脸的喊人。
乐得张老豆眉开眼笑,直呼大孙子孝顺懂事。
这眼里,是真就只有大孙子,没别人了。
毕竟,长房长孙,就是不一样的。
张南瓜将手里的酒坛子往桌上一放,“不辛苦不辛苦,哪有回自个家喊辛苦的?爹,您和娘在家才是辛苦呢,儿子没能常年在身边尽孝,实在是儿子的不是,知道爹您就好两口,这是儿子儿媳专门上汪家酒铺给您打的好酒!”
老大一番话说得张老豆心里慰贴舒服极了,知道儿子想着他的,还知道给他打好酒回来,他高兴得不行,连忙同老邓氏道:“难得老大一家回来,还打了这么好的酒,今儿我定是要和老大好好喝一杯的,家里也没个肉菜,你抓把钱给老四,让他上梅福家去买只肥鸡回来,杀了今晚吃!”
对于大儿子,老邓氏心里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