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琮亮出了自己的钦差令牌,半句话不多说,让这小县官赶紧立刻给他安排船只。
小县官哪里敢怠慢,马上应诺,去安排了两艘客船。
沿河小县,倚着大沽河而建,因此,前后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就再次登船。
这次登船之前,李炳琮格外小心,让邵屿等人先把船底船舱都检查了,确认没有问题,方才带着人上去。
还是与上回一样,分成两拨人各自登船。
这回是客船,分为上下两层,人呆的空间比那渔船宽绰多了,虽不能一人一间,但也够他们二十来个人夜间能够平躺下来睡觉。
傅芸自然是占了最大的一间,跟青萝挤一张床铺。宋珩则与李炳琮挤到了一起。
两个男人相互嫌弃,宋珩嫌弃李炳琮睡觉打呼,李炳琮嫌弃宋珩事儿多。
就这么一路顺水而下,终于在第四天的下午,过了胶州湾,抵达灵山卫的地界。
李炳琮满心欢喜,带着人弃船上岸,却并未看到赵显的人影,来迎接他的,是赵显的堂弟赵焕,一个十五岁,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要论起来,无论是赵显还是赵焕,都该唤宋珩一声表叔。这个赵家,正是宋珩的祖母赵氏的娘家人。
李炳琮与赵显的关系非常铁,想他一定是有什么事情绊住,否则听说他来了灵山卫,赵显不可能不亲自来迎他。
“小子!长高了不少啊!你哥干什么去了?怎么不见他人?”李炳琮带着笑问道。
“世子爷,不好了!宁王联合甘肃总兵起兵造反了,昨日夜里我哥他收到军报,抽调灵山卫的所有兵力,联合山东总兵及鲁王府一起,拱卫京师。”
众人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变了脸色。
军令如山,赵显在接到军报之后,连夜集结了人马,今日一早,已经朝着青州鲁王府进发。
情况变化真是叫人猝不及防,跟着赵焕来到了灵山卫所衙门先行安顿再说。
因与赵家的亲戚关系,傅芸被按排到了赵显的内院里,与他的妻室一行女眷住在了一起。
战乱又起,此次两广之行,不得不就此搁浅。李炳琮则与宋珩还有邵屿等人在一起分析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