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不过如此(1 / 2)

回到过去当钓王 尺上 2055 字 2023-08-01

张扬跟刘潇云三言两语简单沟通过后,很快就把事情定了下来,随后俩人跟丁文打了个招呼。

大家对这种单掐的事情习以为常,待会抽签的时候稍微注意下就好。

又耐心的等了一会儿功夫,打氧机停了。

陈学强拿着杆子试了下鱼口,发现正常做钓已经开始给口了,于是众人很快动员起来,重新抽签入场,继续战斗。

提前打过招呼的关系,张扬随便抽了个6号签儿,丁文当着众人的面,把隔壁的七号也拿了出来,剩下的人继续正常抽签。

等抽签完毕,众人各自背着钓箱换地方,刘潇云坐在了张扬的右手边隔壁。7эzw八.com

“单挂可不能瞎糊弄了,我加点药!”

刘潇云扭头看了一眼张扬,很熟练的从钓箱里取出小药,当着张扬的面添加起来。

张扬上一场掐鱼调整的加药饵料还没用呢,不动声色的点点头,手里继续忙着开钓前的准备工作,丝毫没受到任何影响。

经过打氧,鱼口肯定会比前面好的多,张扬预判时速怎么也要过百,所以开掐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浮漂换回了上午掐鱼钓快鱼用的漂,饵料的状态也够用,通过手法可以拉出比较大的饵球,无论做窝聚鱼还是抢鱼都可以应付。

等所有人都准备好了,丁文订好闹钟一声招呼,新一轮的掐鱼继续开始!

第一杆抛竿入水,张扬非常果断的起手就是抛竿做窝那种进攻性的思路。

正常调五钓三钓底的情况下,浮漂翻身就提竿,一连七八杆都是一个动作。

看得出战术很直接,就是主攻中下层的定层,开钓先聚鱼的老思路。

相比张扬的‘莽’,刘潇云就要谨慎多了,生怕这场鱼情不给力,开钓前面几杆依然试探性的守了几杆,在第四杆就成功钓底逮到了入口动作,提前开杆了!

确定大致鱼情,刘大师很快也开始频繁的抽频率,调整到了跟张扬一致的做钓思路上,以离底的定层为主,快速布窝,等鱼口密集起来开始拿鱼。

紧挨着的位置,鱼情相差无几,开钓前三分钟,张扬领先了五六杆的窝子优势,而刘潇云,鱼护里多了一条鱼。

整体来看的话,俩人目前大致上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上一场不给口的鱼情把其他钓手憋得够呛,打完氧鱼口快了,众人也有点不讲武德,试探性的抛了几杆很快就进入了拿鱼的状态,不少人的掐鱼战术不自觉中就失了高效的节奏。

但是张扬跟刘潇云俩人不一样,他们俩人思路非常清晰。

几乎保持了差不多的抛竿频率,做窝饵团也拉的比较大,几乎就是镜像的抛竿频率,一杆跟着一杆,谁也不落后。

前面十分钟,基本都是这种状态,其他钓手多的都入护十几条鱼了,张扬依然保持没开杆的状态。

情况是从第十一分钟发生变化的。

张扬这边正常的抛竿入水,等待浮漂翻身的时候,这一杆浮漂翻身的时间明显慢了半拍迟迟翻不过来。

这是高位接口的表现,张扬果断提竿,果不其然,子线下钩钓了一条鱼上来。

张扬随便瞥了一眼鱼钩挂在嘴里的位置之后,下一杆突然开始调整抛竿节奏,抓口拿鱼。

水下高位置开始接口了,这说明张扬钓的定层位置鱼的密度已经够用了,前期铺垫大致完成,后面就是正常做钓了。

果不其然,调整做钓节奏之后,第二杆很快又给了一口。

给口的位置是浮漂刚刚翻身停稳准备下行的这个节骨眼,正常浮漂应该立定之后子线二摆开始往下走,而张扬的浮漂漂相则是悬停一秒,然后微微上顶。

这种漂相在竞技钓鱼当中也很常见,不少老炮都喜欢称呼它为杠肚!

也就是浮漂刚刚翻身,鱼给口接住了抬头,漂肚子上顶的漂相。

这种漂相,大致是水下鱼层处在离底一个子线略微多一点高度的地方,省去了二摆到位的时间,比正常钓底要快很多。

连续抓稳了两条鱼入护之后,张扬就很快进入战斗状态,保持非常稳定的抛竿频率,持续的抓口入护。

看到张扬这边连续上了好几条鱼,刘潇云有点急了,同样是正常抛竿,同样的频率,投饵量也差不多,不应该呀,为啥自己这边的鱼口明显慢了半拍?

带着疑惑的刘潇云试探性的放慢了一点节奏,浮漂翻身杠肚这个动作没有如期出现,反而是在二摆开始平稳下行的途中给口,也把鱼钓了上来。

相比杠肚给口,二摆途中给口的位置,水下鱼层至少比隔壁张扬深了五到十公分,这点差距看似不大,但是对比赛成绩已经能产生致命的影响。

刘潇云在试钓又逮了一条鱼之后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很果断的的调整了思路。

临时改拉饵为搓饵,双钩饵球明显大了一号,到了翻身预设的深度就提竿抖落钩上的饵料。

想要把鱼聚的多,窝量是关键,刘潇云虽然不知道为啥落后张扬,但这个调整思路是绝对没问题的。

看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凭啥啊?

同样的投饵量,同样的频率节奏,张扬为啥比刘潇云聚来的鱼更多?

是因为用小药的效果差异吗?

还真不是,俩人加的小药效果差距不大,张扬的饵料没有太大的碾压性优势。

那是为啥呢?

一个词儿,精准!

准确点说,抛竿双钩饵料入水之后的落点精准!

这里就显示出基本功过硬的优势来了。

同样的投饵量,刘潇云的双钩饵料入水之后,散布范围大致在二三十公分的圆形面积内。

而张扬呢?双钩落点几乎杆杆重叠,散布范围撑死茶杯口那么大。

同样的投饵量入水,落点散布不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同一个位置持续的散落诱鱼,自然聚集起鱼群的速度就要更快一些。

东一杆西一杆,饵料落水散落范围变大,鱼群聚集的效率自然就会变低。

十分钟的抛投做钓,已经可以从量变引起质变,体现在结果上,就是聚集的鱼层高度会有一定的差距。

张扬这边翻身就接口杠肚,而鱼层更低的刘潇云,节奏就慢了小半拍。

不过这点优势,暂时还不能对最终结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刘潇云很快意识到了这点,进行了有意识的补窝子,加大投饵量。

聚鱼的过程跟滚雪球有点类似,起初阶段进度很慢,但是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就会越来越快,只要跟上投饵量,鱼群密度很快就能追上。

再刘潇云有意识的加大投饵量之后,大概用了七八杆的样子,总算如愿以偿见到了第一个高位的杠肚接口。

总算追上了张扬的节奏,刘潇云继续闷头钓了起来。

在刘大师追鱼层的时候,张扬已经不紧不慢的九条鱼入护,足足领先了刘潇云七条鱼。

这还不算完,随着持续做钓的不断带饵入水,鱼群密度越来越大,给口的节奏也越来越稳定。

张扬感觉机会差不多了,开始有意识的放口,逮双尾!

如果问一个人,钓对象鱼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答案绝对是打浮,这是最快最直接的钓法,实战杀伤力max,没有之一。

那如果没有打浮的鱼情呢?退而求其次用啥策略?

钓定层+逮双尾!

钓定层可以保证当前鱼情下,鱼群的密度处于比较高的状态,逮双尾,则最大程度上将做钓效率拉满。

你想啊,一副子线有两个鱼钩,如果一杆只能中一条鱼的话,另一个钩子上的鱼饵基本起到的作用就是带饵做窝一条。

正常的调钓抛投,钓组从上饵到入水,到浮漂翻身给口,这个过程至少要十多秒的时间,如果提竿慢那么两三秒但是却能择口逮双尾上来,实际做钓效率就可以提升至少70%-80%。

所以在顶级对象鱼的比赛中有这么个说法,双尾为王。

这是战略维度层面的差距,无法靠频率或者手脚麻利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