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强大的南洋带来的压力(2 / 2)

南洋崛起 清风老田 1799 字 2020-07-14

李鸿章听到这里,对大清更加充满了担忧,气得胡子不停抖动:“伯行啊,你还是太年轻,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是要彻底颠覆大清政权,取而代之,狼子野心,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李经方急忙上前安抚:“父亲大可不必如此,伯行最开始也有这样的想法,询问过松江府官员,也询问南洋的外交大臣。南洋人很肯定的承诺不会在大轻功谋取涉及主权的利益,他们的目的是大清的移民,南洋人口稀少,开疆扩土需要大量人口占领境外土地,他们只信任我们炎黄人,对占领区的土著一点都不放心,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们之所以对洋人如此,主要是为我们大清扫清外来压力,可以放心去发展,加快强大起来,尽早追上列强的步伐。至于外面的魑魅魍魉就交给南洋人来对付,用他们的话来说,不足为惧。”

“那他们还在大清收买民心?”李鸿章问。

“不,不是他们在收买民心,所有的赈济工作都是地方官府在做,不过为了避免有人贪墨,南洋人会派人在一旁进行监督,用南洋胡部长的话说,他们不想再看到有人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李鸿章懂,这是与生老病死正常死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自然灾害死亡,如果拯救及时是可以避免的,意外死亡,管理得当也是可以避免的,而李鸿章心中又非常清楚,在大清,非正常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年非正常死亡的数字非常高,其中尤其以灾民饿死为最。

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啊,大清朝廷无能为力的事情,一个外国人居然会如此在意。

作为朝廷重臣,李鸿章忍不住老脸一热,羞愧难挡,但他自己确实无能为力啊,大清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在赈灾,朝廷不仅缺钱,也缺粮啊。

“父亲,胡部长告诉我,大清土地耕种了几千年,土地肥力早就透支得一干二净,贫瘠无力,加之大清农业的生产水平低下,产量很低,加之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人,而南洋拥有无数土地,而且土肥地沃,一年三熟,就缺人来耕种。”

“胡部长要我转告父亲,他们的副总统近期会北上进行国事访问,顺道先帮大清收回北平和直隶的租界,抓捕大清各地的非法洋人,押送到南洋去耕种。他请父亲择日进京,面见太后和皇上知会此事,对南洋外交人员和军队的到来,不要声张,也不用惶恐。就我在上海所见所闻,南洋人对上海官府和百姓秋毫无犯,反而是全力拯救,提供大力援助。”

“他们想要干什么?他们是不是要取代所有列强在大清的利益,又要我来和他们签订列强那种不平等的条约?”

“父亲,南洋人不会和您签订什么条约,用他们的话说,那些国际条约就是用来打破的,签了也没用,还不如真心实意的好。这些年那个国家的洋人不是出尔反尔,得寸进尺的,逼迫朝廷签订一个接一个的条约。”

“至于南洋和大清之间未来的关系如何确定,南洋人会亲自和太后、皇上谈判,不会让您为难的。双方建立外交关系也会是在对等待遇,不会出现领事裁判权之类的治外法权,当然,外交豁免权还是要的。”

“那他们还抓捕洋人的外交人员?这不是言行不一嘛。”

“不,南洋人认为洋人在大清的外交人员是非法的,因为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是武力威慑下的结果,强买强卖建立起来的领事馆也不合法,设立的不平等领事裁判权制度更是对大清主权的侵犯。这与他们未来要和大清建立的外交关系不是一回事,当然,他们也承认大清的法律不够健全,希望我们能不断完善起来,这些就需要他们来和太后商量出一个基调。”

“他们准备怎么和我们合作?”

“帮助我们发展工业,也就是您一直在做的洋务。在两江地区,南洋人正在和曾国荃合作,正在筹建大型钢铁基地,另外,他们和两江总督达成一项很大的合作,就是在宝山建立了一个宝山特区。”

“沅甫胆子也忒大了点,居然敢私自和南洋勾结设立特区,这是欺君罔上,难倒这个特区不是新的租界?你还说南洋人不是居心叵测?”

李鸿章一听就活了,哪怕是他和列强签订条约都不敢这么干,不说划出一片土地设立租界,就是条约的每一条都需要上报太后才能定夺,那会有曾国荃这么干的?

“父亲,别激动,宝山特区的主权、管理权、税赋权都在大清地方官府手中,只是在管理制度与大清现行的制度有些差别而已,曾国荃这么做,是引进南洋的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经验,是在为大清培养一批具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官员,用南洋人的话来说,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无非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军不强。特区就是一块试验田,做好了,可以让朝廷推广,有缺陷可以拾漏补遗。”

李经方从上海带来的新观念让李鸿章陷入了深思,他发现自己似乎看不懂这个世界,很是难过。不过,他还是听了李经方的劝,准备梳理一下之后就进京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