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发现鼠疫
“新元、姜戈,你俩先看看这封电报。”
吴新元和姜戈一走进袁牧的办公室,袁牧就急不可耐的将一份电报递到他们面前。
两人一看,原以为是巴达维亚那边有什么事情需要棉兰这边来解决,没有想到这份电报是孙鑫从谅山发挥来的电报,电报称在广西布政司明江分府组织移民的时候,发现一例鼠疫确证病例。
通过调查走访,患者曾经是云贵总督旗下的士兵,参加过云南的镇压杜文秀起义军和广西的抗法援越战争,战争结束之后返乡。
孙鑫立即就想起清末西南地区因为16年战乱死亡三百多万人,其中因为战乱正逢鼠疫出现,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一百万。
学医期间,教授对西南地区鼠疫和随后出现的南方两广地区鼠疫、宣统三年东北鼠疫爆发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三者是相连的。因此,他提请棉兰认真查找一下种花家提供的文献和资料,看看清末民初时期关于鼠疫和瘟疫的相关资料,越详尽越好。
“不是吧,我们刚刚启动从大清大规模移民的项目,怎么就突然爆发鼠疫这种传染病?是不是太倒霉了啊。”姜戈对鼠疫这种传染病了解的不是太多,只是知道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
“姜大局长,这不是倒霉,这种事也不能用倒霉来说,而且,西南鼠疫本来就存在那里,而且一直这样传播了很多年。因为清朝交通落后,信息不畅,除了发病的疫区,别的地方很难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疫情就已经扩张了,这是孙鑫紧急发来电报的原因。”
李凤奇立即反驳姜戈的论调,他是龙影突击手,来到棉兰之后也不喜欢参与太多决策事务,宁愿做袁牧的勤务兵和作战参谋也不愿意被外派,现在被任命为总统秘书处秘书长。
他是大理人,对西南地区鼠疫疫情并不陌生。西南一直是鼠疫的重灾区,在他的记忆里,从小到大,地方卫生防疫部门非常注重“疫情监测”和“鼠疫联防”,几乎是年年严防死守,因为云南和青藏高原不仅鼠疫疫源地,也是交通不发达的高原地带。
他看过一本叫《鼠疫:战争与和平》的书,这本书虽然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但在云南的发行量很大,他认真的阅读过,所以对“鼠疫”这两个字是还是很敏感的。
即便改革开放以后,云南的鼠疫也没有完全根绝,因为鼠疫根绝是世界性的难题,只要有鼠类动物存在,传染源就不能说被消灭掉了,这是大自然的传染菌源。
西南地区八九十年代曾经也爆发过一次,时间跨度近二十年,最后有44个县出现鼠疫病人发病,发病疫点达到1392个,要不是在大爆发来临之际,军队警察大规
模调援,封堵交通,进出严查死守,职工放假停产,那次鼠疫真会造成全国性的疫情。
吴新元对李凤奇的观点是认同的,他说:“凤奇说得没错,这本书我也看过,还有一点是,在世界传染病历史中云南鼠疫、港岛鼠疫和东北鼠疫这三大鼠疫疫情还是很有名的。”
“而且,根据专家们研究显示,这是世界上第三次鼠疫全球大流行,号称现代鼠疫。广州和港岛的鼠疫是在1894年爆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总共波及全球六十多个国家,死亡人数达千万人以上。当然这与这些年世界性的战乱也有很大关系,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都没有抽不出太多经历,当然防疫措施也相对很落后。”
姜戈问:“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西班牙流感有关吗?”
吴新元说:“这是两种传染病,只是都和战乱有关而已。第三次鼠疫全球大流行的源头就是1855年云南的社会动荡和战争冲突,也就是历史讲的云南杜文秀起义,这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的农民起义在杜文秀的带领下,与清政府官府厮杀了17年,导致云南300万人死亡。”
李凤奇补充说:“我记得家乡老人们说过,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回事,突然就有人皮肤溃烂和死亡,造成很大恐慌,很多地方十室九空,各种传言到处乱飞。”
吴新元说:“是的,有很大突然性,其实是鼠疫潜伏期的问题,因为医疗技术的落后,早期病例很难发现,一旦爆发就是大面积的。西南疫情具有一定的必然和偶然性,原本滇西地区大理的鹤庆与巍山出现鼠疫,恰逢杜文秀起义的战争爆发,军队和难民到处流动,死亡的尸体也没人及时掩埋,鼠疫就这样随着流动蔓延到全省。”
“最关键的是,云南杜文秀起义失败后,随着起义将领逃入陕西,陕甘民族冲突爆发,进而引发陕甘、新疆等地的鼠疫,导致2000多万人死亡,这又是一一大灾难。”
“孙鑫所发现的病例,应该是入滇镇压起义的两广籍士兵返乡将疫病带入进来的,应该是早期,随后如果不进行防控,会在南部沿海地区和港岛进行传播和蔓延,也会随着港岛的航运传播到世界各地。”
袁牧问:“新元,既然你清楚这件事情,那就请你与孙鑫共同负责这件事,迅速制订防控治疗措施,我们兰芳将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大清政府控制住这次鼠疫疫情在蔓延到全国之前控制住。”
吴新元略作思考才回答:“总统,对于这次疫情我有不同看法。”
“你说。”袁牧疑惑的看着吴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