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连忙解释的说道:“这位同志,我可真的没有哄骗你呀,这价格是明码标价的,而且我们也没有赚多少钱!”
张小小相信售货员说的话,因为建国初期的盐确实挺贵的,准确来说那段时间的物价确实飞涨了一段时间,到了后期经过国家的调剂慢慢的恢复了平稳。
返正这盐是绝对吃不起的,她这一块袁大头也只能买个两三斤的盐,与其这个,她还不如在自己的拼夕夕系统里买,价格更便宜一些,而且给的东西也多。
张晓晓让人打了二两的油,不得不说这个油的价格也挺贵的,也怪不得古人炒菜的时候从来不直接放油,而是用那种切了油的纱布在锅上抹上一层,敢情是物价太贵啊!
张晓晓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买了油之后,她本想买些米的,因为他是南方人,自幼吃惯了米饭,可是打听了一下大米的价格,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斤大米的价格足够买三四斤玉米面了,甚至都能够买五斤的黑面了,这大米虽贵,可是怎么贵成这个样子呀!
大米肯定是买不起了,她买了一些小米和高粱米,又买了一些红豆,做完这一切之后,她让孩子们拎着东西,准备回家做饭。
结果刚出门了,迎面就撞上了一个熟人,双方大眼瞪小眼,都愣在那里。
女人是率先反应过来的,拉着张晓晓的手就往外面走,同时看了一眼几个孩子提的东西,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来镇子上的?怎么还买了那么多东西?”
张晓晓抹着眼泪说道:“奶奶来家里面抢我们的东西,日子过不下去了,我们就求助了干事,搬到了城里面!”
那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婆子的小女儿,名字叫做张翠娥,不过她可跟自己的母亲不一样,张翠娥的心地非常的善良,也跟自家的二哥关系非常的要好。
当初她知道自家侄子侄女被分出来的事情,她也想过去帮忙,可是自己一个外嫁女根本就说不上话,而且她和娘家的关系也不好,所以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张翠娥也知道侄子侄女过得并不怎么好,因此经常会送一些东西给侄子侄女,有的时候是粮食,有的时候是一些糕点,不过她婆家也穷,也拿不出太好的东西。
当时分家的时候,原主才12岁,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