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全手舞足蹈,一刹那又回复到金叶子的状态。
上书房朝觐后,聂璞才得以与宫羽、萧半山等人见面,萧半山听了聂璞对局势的看法后,深表赞同,同样认为瓦口关大捷,除了己方将士用命而外,还有多方势力参与角逐。
只是不知道总山长与老爷子是否保持密切联系,如是,那么有些内幕,可能比聂璞知道得多,同样鉴于关系重大,不肯轻易透露。
反正有徐宏在,半山精舍对东面局势的一些隐秘,不可能一无所知。
不过从明面上看,随着东面大捷,郑氏皇朝上下欢欣鼓舞,禁军的兵源和粮草得到源源不断地补充,不但京畿地区守得固若金汤,还开始向各州郡扩散,取代原来的杂牌厢军。
其中,最大的那一部分,始终是尧邦率领的二十万精锐。
不愁补给,有损耗就有加倍的补充,朝廷给了尧邦最大的支持,其实也就是中书令胡孩在郑全的授意或默许下,调拨人力、物力全力支持尧邦。
有了这样的观察,聂璞才发现,原来所谓尧家军的叫法是多么荒谬,禁军从来不姓尧,因为从征兵、补给等各方面看,甚至组建期的训练,都掌握在皇朝有司手中,与尧家没有直接关系。
现阶段,这些都掌握在胡孩手中,所以禁军与其叫尧家军,还不如叫胡家军,怪不得胡孩企图阻止私募兵,好像他背后的狐族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也许正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胡孩才全面地染指皇朝的军政大权,让郑全都不敢掉以轻心,精心搞了一套三驾马车的制衡机制,把自己拉入了权力的漩涡,并且毫不顾忌地让他一度掌控禁军。
这是以目前聂璞的眼界,能够对郑氏皇朝政权格局所做的最深刻的分析了,当然,有些背后的因素他目前并不知晓,尤其是发生在他本人身上的那些暗中角逐,他更是一无所知。
就这样,聂璞按照自己的理解,在郑氏皇朝中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和平衡作用。
在尧邦带领下的禁军仍旧在不断取得胜利,那让聂璞担忧并向皇朝示警的危机始终没有发生,以至于聂璞自己都有点疑心是否多疑了,但想到徐明和萧半山的态度,终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尧邦开始以上都为中心点,从瓦口关、渝州开始,做扇形运动,从东到南,横扫叛逆,禁军走过的地方,身后都留下一串重新反正的州郡。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