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老爷子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而且声音很大,并不顾及被人听到。
这个尧熙园,怎么为人首鼠两端,哪里像是军人作风,还不如他侄子立场坚定。
这话在军士让出的通道上回响,除了尧邦略显尴尬外,全体军人都像集体失聪了,根本没有听到,整个队伍安静肃然,给在场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晚,他们被安置在最好的驿站休息。
整个雄关城就是一座军营,再好也好不过一般州郡大城的上等旅社,好在除了萧全主仆,都不是在这方面挑剔的人。
第二日,几人刚起来,就看见尧邦匆匆赶来,深施一礼道请几位贵宾拨冗检阅禁军,以鼓舞士气。
聂璞在旁边一听,感觉事情越发蹊跷了行人凭什么检阅禁军,又如何能鼓舞士气?
徐明一听,笑了,笑得意味深长,道萧半山和尧熙园一文一武,国之柱石,都是老成谋国之士,我看是老谋深算还差不多。
说着,又向宫羽道种程度了,还在模棱两可,看来我们这位镇守司主将,还未必与你们那位山中宰相同心同德呢。
宫羽尴尬地笑笑,说不出话来。
聂璞注意到,刚才老爷子说话时,总算口头留德,没有说得太让人下不来台,这让宫羽舒了一大口气。
聂璞认为,只有患得患失之心过重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而这样的表现出现在曾经坐镇一方、大气沉稳的宫羽身上,就显得非同寻常。
徐明见宫羽不回话,又自顾转向胡孩,看看胡孩,又看看萧全,嘀咕道怪了,一向水火不容的狐主与半山精舍居然能够达成一致,反而一直以来文武协调、相互扶持的将相尿不到一块了。
等老爷子发完了牢骚,还是由尧邦引路,一直向着检阅的校场而去。
远远见到一排排禁军特制的军旗迎风招展,前方壁垒深严,民居消失,一座占地广大的军营进入视野。
营中观察哨发现了副将带领的一帮人,一阵旗语后,军营的辕门吱呀呀开了,等待着检阅的贵宾进入。
看见这样的气势,聂璞不禁回想起昨日晚间,从萧全、胡孩那里打听来的有关禁军的消息。
郑氏皇朝真正的精锐部队只有两支,即雇佣军和禁军,其中,禁军是嫡系中的嫡系。
禁军20万,主要分布京畿,名义首领是大司马,实际由尧熙园、尧邦叔侄俩统领,二人官职都不高,尧熙园仅为镇守司主将,尧邦为副将。
这样的设置,可能是为了防止军队中出现过于位高权重的人,左右朝政,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