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精舍在渝州多年经营,确实成绩斐然,但危机来临之时,也暴露出重大的弊端。
以技艺研究来整合天下英才,却不注重共同理念的打造,始终是一盘散沙,难免大难来时各自飞。
而下层黎民,被别有用心的世家、灵教洗脑掌控,半山精舍早没有了对之宣传引导的正常渠道。
所以,在内部,那些埋头精研各项技艺的所谓精英,还能坚持与半山精舍站在同一立场的,寥寥无几,在大势碾压下,经营多年的分舍很快就呈现风流云散的态势。
而在渝州,尽管宫羽各种不懈努力,支持者更是寥寥,敢公开站出来力挺半山精舍的更是绝无仅有。
宫山长终于不得不承认,大势已去,事不可为,着手安排紧急撤退事宜。
最终,不得不放弃渝州。
看宫羽那痛苦难舍的样子,如果不是肩负聂璞等四小的安危,可能就不会撤走,而是选择与渝州共存亡,玉石俱焚。
不知那些享受朝廷供奉多年的州郡各级官员,特别是左州领,看见宫羽这样,会否感到惭愧?
这样想着的聂璞,终于有些理解,左无极为何会以那种隐晦的方式托他们带话,大概是对比立场坚定的半山精舍和宫山长,真正感受到了惶恐,甚至羞愧。
既然去意已定,宫山长终于显示出当机立断的一面,当天安排了精舍事务,收拾了行装,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四小出发,径直出西门,向中州进发。
这一次,与上次进京的行程截然不同,一上路就感觉到了兵荒马乱的气氛,在官道上奔驰而过的,有逃难的人群,有州郡间络绎不绝的驿马,有不明身份的武装团伙。
头顶也不清闲,不时有飞行法器从空中掠过,再也没有往日的天平从容景象。
而那些武装团伙,在离开州城不久后,就开始欺男霸女、拦路抢劫,看来是一些亡命的盗匪集团闻风而动,其中也混杂了大动荡下失去约束的散兵游勇。
几个小年轻正处于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爆棚的年龄,见了路上乱七八糟的事,哪里还按捺得住,几次三番要冲出来主持正义,都被宫山长强行制止。
显然,自从决定撤离渝州城,宫羽的首要任务,就变成了将四小安全送达上都,保证其回到皇朝羽翼的呵护下,其他都是次要的。
想必是萧总山长下达的任务,让宫羽全神贯注暂时忘了其他方面,包括家国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