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56章似爱初生月(1 / 2)

九千岁[重生] 绣生 1846 字 2024-07-31

薛恕想起了那件碎布一样的中衣,若是叫殿下看见了,必定会生他的气。

他抿了抿唇,试图打消殷承玉的念头:“那中衣臣穿过了。”

殿下喜洁,他穿过的贴身衣物,当不会再。

谁殷承玉却挑眉道:“你穿过怎么了?”他眸光流转,暧昧横生:“你穿过了……孤就不穿了么?”说到后一句话时,殷承玉的声音压得极轻,勾着笑的唇几乎快贴在薛恕耳朵上。

吞吐的热息在敏感的耳窝处流转,薛恕猛然抬眸与他对视——

殷承玉勾着笑容看他,仿佛方才的话再正当不过。

薛恕想到那破碎的中衣穿在他身上的模样,喉咙便涌出一股痒意来,他拇指与食指合拢,重重捻了捻,才缓解了心底突生的躁动,低声应了好。

殷承玉瞧着他隐忍的表情,心情愉悦地去了书房。

刚坐下没多久,外头就通报,安远侯求见。

会儿过来,想来是已经道了庞和丁昌顺被问责之事,过来探听消息的。

殷承玉将人宣进来:“安远侯有何事?”

安远侯果然提起了两人的事情,沉声道:“二皇子下落不明,叛『乱』未平息,叛军盘踞卸石寨虎视眈眈,子殿下如今却先问罪了一批官员,恐不利于人心稳定。”

“安远侯觉得孤为何亲来平叛?”殷承玉并未接他的话,而是反问了一句。

安远侯拿捏不准他的意思,迟疑道:“……自然是为了江山社稷之安定。”

殷承玉颔首,接着问:“那如何又称得上社稷安定?”

”内无忧患,外无强敌。”

“边境已平数年,如今大燕只有内患。”殷承玉不紧不慢道:“内患为何?”回不安远侯开口,他就接上了:“一则贼子叛『乱』,二则民生多艰。”

“民为国本,民多艰则国本不稳。孤此行来山东,虽是为了平『乱』,是为了民生社稷。”

他打眼瞧着安远侯,再度发问:“安远侯觉得,平『乱』与抚民,孰轻孰重?”

殷承玉的语气自始至终都十分平和,一言一句皆有理可依。可落在安远侯身上,却觉得有些咄咄『逼』人,自己的话还没说出口,后路就全被封了,让他有种如鲠在喉的憋屈感。

他不由抬眸打量殷承玉,觉得子似乎变了许多。

从人人都称赞子温和端方,日后若继承大统,必定是位仁君。在他看来,子行事过『妇』人之仁,根本没有为君的杀伐果断。

样的人,堪称君子,后却未必坐上皇位。

现在看来,子似乎并不似看起来那般软和。

“臣认为,还是平『乱』重,叛『乱』不平,百姓如何有平日子?”

听完他的答案,殷承玉却笑了,看着他的目光带着不易察觉的冷意:“安远侯以为叛军从何而来?卸石寨上的叛军,九成都是遭遇饥荒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若蛀虫不除,饥荒不解,叛『乱』不仅平息不了,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百姓投身叛军。就是没了红英军,还有白英军黄英军。”

安远侯哑口无言。

今日他寻来,本是来劝说子尽快出兵平『乱』,却没想到碰了个软钉子。

若子不出兵,殷承璋如何在紧关头出现“力挽狂澜”?

原本有七八成把握的计划,在经过一番对话后,安远侯心中忽然就生了些不妙的预感。

殷承玉见他无话,又道:“安远侯平叛心切孤理解,目光当放长远些。卸石寨的动静已有人盯着,那些叛军若有异动,孤自不会轻饶。如今既然叛军并无动作,便当以抚民为主。处理了蛀虫,开仓放粮,山东饥荒平息,叛军的人心散了。那时再去平叛,岂不是事半功倍?”

他说得在情在理,安远侯却是越听心头越沉。

子虽然按照他的计划来了山东,后续计划,却根本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来走。

安远侯勉强应付了两句后,便匆匆告辞,并未注意到身后倏尔变冷的目光。

*

安远侯匆匆回了驻扎的卫,他在屋踱了几圈,反复思量许久,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提笔写了一封信,宣了心腹进来,将信件交给对方:“送到山上去,交给石虎。”

石虎是红莲教的左护,如今手下掌着近万红英军。

二次交手大败,他找回二皇子之后,便命探子去细查了红莲教的几个话事人。

——他曾经带兵平定过多起叛『乱』,那些起军的贼首大多不懂什么谋略,只会横冲直撞。偶尔会遇到有些头脑的,上不得台面,只兵力充足,收拾起来十分轻松。

还是头一次碰到如此棘手的叛军。

是以他特意命人去细查了红莲教几个话事人的底细。辗转打听,才道红莲教目都是由圣女应红雪在打理,而先设下陷阱埋伏他的,正是应红雪。

他敏锐地察觉了红莲教内部的暗涌,派人几番试探,终于和红莲教的左护石虎搭上了关系。

石虎告诉他,红莲教被应红雪和右护贺山掌控,教主高幼文日渐被架空,而他则因和贺山有矛盾,在教中亦没有什么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