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新时代、新农村、新乡贤”心得体会(1 / 1)

采访“新时代、新农村、新乡贤”心得体会

什么是乡贤?当代社会还有没有乡贤?新时代的乡贤又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新时代、新农村、新乡贤”系列采访工作。在两个月的采访中,我近距离接触了10位新乡贤候选人,可以说,每一位候选人都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66岁的王连老人是我采访的第一位新乡贤候选人,从十几岁开始,他就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我选择“有为”。老人话不多,但是有问必答,最有特点的是他的笑。当讲到会弹奏二胡、板胡、三弦,还可以吹圆号,而且完全是自学成才时,老人脸上显露出自信的笑,憨憨的,像个顽皮的孩子;当讲到1978年恢复古装传统戏演出,他们的演出场场爆满时,他脸上流露出兴奋的笑,五官都荡漾开来,仿佛又回到他们演出的鼎盛时期;当讲到这几十年,他编排、创作了一百多个评剧小段、京东大鼓等各类文艺作品时,他的脸上却只剩下浅浅的微笑。老人跟我说,虽然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懂得也不多,但他明白一个道理:在农村,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倡导文明新风尚,只有农村的文化氛围起来了,才能凝心聚力,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会继续努

力,用文化去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56岁的吴彦达是我最佩服的一个新乡贤候选人。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我选择“坚强”。见到他本人之前,透过他的材料,我脑海中显现出一个饱经岁月磨砺的老者模样。试想,一个人,从二十几岁就独自担起生活的重担,既要照顾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妻子,还要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女儿长大后,又先后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其中大女儿还不明原因地瘫痪在床……面对这些生活重击,又有几个人能挺得住呢?可是,当我来到吴彦达的家时,我看到了一个积极、乐观,对生活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向往的男人:妻子不停地在几个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一直念念有词,吴彦达要时不时地回应一下,一个不留神就会遭到妻子的一顿狠抓;大女儿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没事的时候会大叫,渴了、饿了,或是尿湿了,更会大叫,吴彦达要精心地照料;除了家里,在村里,吴彦达还担任着村委、会计等工作,大小事情不断,但只要找到他,他都会一丝不苟,尽量做好。吴彦达跟我说,事情赶上了,就要去面对,只有不服输、挺起来,才不会被困难压倒,这样才有希望,他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还有在宝坻一干就是五年的帮扶干部蔺建东,在村里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郭永春,爱岗敬业的

好书记顿丽香,热心公益的赵宝玲,心系百姓、带民致富的好干部张志国,扎根大洼、心系百姓健康的于成涛,新时代村里的暖心人郝秀凤,以及良心买卖、热心助人的张海岭等等。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但却有着日复一日的坚持、永不停息的奉献!他们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着周边的人们,用易于大家接受的方式传递着文明、弘扬着社会正能量,更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激情,照亮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点燃乡村文明的燎原火种!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乡贤!

(宝坻区新闻中心李晓燕)

,"downloadattribute"","onlytenthide"","prechapterurl"549989486549989614ht=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5c0000z=1is_np=1purl=%3a%2f%2fcead%2fr%2f549989486%2f549989615ht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49989615","suaryurl"eadsnslforubookjspbookid=549989486","chapterurl"549989486549989616ht=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0000z=1is_np=1purl=%3a%2f%2fcead%2fr%2f549989486%2f549989615htvt=3ftltype=1onlytenthide=0","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chapterid"4998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