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连着找了三天,都没有得到一点有用的线索,赵大人虽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却没敢往深了想。安氏没回家,他也不知道太子府这边的情况,心里即担心儿子,又着急赵家案子的事,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老了近十岁。可这男人太自负了也不是好事,他从没想过安氏会背叛他,更没注意自己的家产已经被安氏倒卖一空,只留下这座不能卖的官邸。
赵家现在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赵家老太爷在安县使劲折腾,想掩藏所有的痕迹,又请了一批江湖高手潜进京城,想去大牢里把原来刺杀太子妃那批人给杀了灭口。
良家那边他们不敢去接触,但在刺杀牢里那批人的时候,却得到了他们家的帮助,一路顺顺利利进去,把所有关于刺杀太子妃案的人杀了个精光。
十天后,大理寺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出去的时候只是去调查普通灭门案,却带回一个惊天大案。赵家的所作所为,就连作为京城老牌贵族的世家们都不一定敢做,一一列下来,赵家有如下几大宗罪:
一,强占民田、强抢民女,遇到反抗就全部灭口,整个安县有八个村子被灭。
二,凭借其地方豪族的地位,对朝廷衙门指手画脚,甚至直接插手官府办案,强迫安县县令打开粮仓,私吞库粮食近五年时间。所以现在整个安县境内无一粒存粮,而赵家则把这些粮食运出去倒卖兑现。
三,私采铁矿、银矿各一座。这两座矿山位于安县的原始山脉深处,产量非常可观,所以还养了一支两千多人的私兵把守。
四,私贩人口,特别是壮年劳动力,这也是近五年安县不断有人口失踪的案子发生,那些人十有八九都是进山狩猎或者砍柴时被抓去矿上做苦力的。
五,又是屠村,铁矿的位置上原本是有一个小村的,因为远在深山,官府并不知道其存在,但赵家却在发现铁矿后,直接把村里两百二十口无劳动力的老人孩子、女人,全部杀了。
六,刺杀太子妃,因为想霸占蓝家酒坊的秘方,派人去强要的时候发现是太子妃,就连夜召集人手,围剿太子妃。而下令强抢酒坊及秘方的人,是太子府的赵良媛。
七,这次上京告状的村民的案子,起因只是赵郎中大人的小妾看上哪个村子,赵家就派人找去强行把村民赶出村子,撕扯过程中,除上京告状的七个,其余全部遇害。
八,工部郎中赵德顺赵大人当年科举有舞弊的嫌疑,他有可能顶替另一同名不同籍贯的考生的名次。
这七条罪状,没有一样不是死罪!赵家根本没把朝廷放在眼里,把安县当做自己的私有地盘,烧杀掳虐无恶不作。皇上气得当场踢翻面前哪张小案桌,他做事果决,性格坚毅,很少当着朝臣发如此大的火。就算是被良家胁迫做了一些退让,但事实上到现在还是皇上站着上风,妥协的同时还是把良家压制得死死的,并没有让他们过多干预到朝政,不然以良家的作风,肯定比现在嚣张百倍。
赵德顺此时就跪在大殿中间,衣冠顶戴都被卸掉了,低着头面如死灰。他想起派去的人回来告诉他的话:老太爷说了,安县这边不会有事,只是刺杀太子妃那批人被太子抓了,得想办法解决。不过这些事二爷也别担心,大爷会找专门的高手去,您只管想办法保住良媛就行,可不能让咱赵家的外孙被别人夺了去!
可此时他后悔了,后悔太相信家里的能力,没有提前逃走。想起逃走这个词,突然之间灵光乍现,明白安氏为什么带着儿子出去上香就不见了踪影,根本就是逃走了,却连一点警示都不给他!一时间气怒攻心,竟晕倒在大殿上。
皇上看着厌恶,示意赶紧把人拖走,压着怒火交代大理寺卿准备捉拿要犯,想起赵家有私兵把守,光大理寺怕是做不到,就问下面的官员:
“赵家有私兵,恐怕得派支军队去办这事了,众爱卿觉得谁去适合?!”
良候最先出来自荐:“禀皇上,臣愿意前往,臣本就是行伍出身,这些年一直没为朝廷做过任何事,就让臣去帮皇上把这一窝逆臣抓拿归案吧!”
魏宰相抽抽嘴角,这良候未免太急了些,不论什么原因,肯定不能真让他去安县,安县离京城过于近了,可不能让那些人再染指。于是走出例跟皇上举荐这次江东之战崭露头角的一名姓王的将领,他平民出身,江东之战几次立功,皇上褒奖的时候,特意提拔做了京郊大营的一名参将,最主要的是他是定国公的直属下属。
良候本是想借着去捉拿的机会,把安县一些还能用的东西收到良家手里。顺便弄点兵权,良家最缺的可不就是手里没兵权。且虽然前几天已经动用手里的关系把那批刺杀太子妃的人杀了,良家不会被赵家牵连,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总觉得少了什么人。
皇上最终选了王参将,点兵五千,即刻拔营,汇同大理寺官员直奔安县。
收到指令,大理寺官员和定国公就先退出去安排,其他人继续议事。
等巳时末的时候,宫里来几个侍卫直接到太子府,跟蓝轻言禀报:末将等奉皇上之命,前来捉拿要犯赵氏,请娘娘赎罪!蓝轻言就知道赵家的事开始了,让于公公带着他们去赵氏院子拿人。
肖嬷嬷看着出去的军士,叹息一声:“但愿从这里开始,皇上和大荆能把这个毒瘤拔除,还大荆一个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