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企业家(2 / 2)

重返1985 排骨神教护法 848 字 2022-01-06

李冬嘴角抽了抽:“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这五架飞机的确是换来的,不过用到的物资并不只是罐头,还有暖水瓶、皮鞋、毛毯,光是物资运输就用了五百个火车皮。”

“原来如此,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足够让人称奇了,您是怎么想到用这些国内大量挤压的货物去换飞机的呢?”记者追问道。

李冬道:“其实也是一个朋友从那边带回来的消息,说是有飞机需要出手,却一直找不到买家,然后我就想现在国内航空公司运力不足,是不是可以从中牵线,促成这次交易。”

记者感慨道:“就因为朋友一句话,您就敢冒这样的风险,您有没有想过万一要是失败了呢?”

“机遇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作为一个商人需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当然脑子一热不管不顾肯定是不行的,在做这笔交易之前,我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把风险降到可控范围才决定做这笔买卖的。”李冬正色道。

简单的采访结束后,李冬就回酒店休息了,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始,很快川蜀日报的记者就找上门来,说是要给李冬做一篇专访。

李冬想了想还是答应了,既然已经藏不住,就索性彻底曝光在公众视野里,名气大了,对他今后的生意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川蜀日报的记者直接开门见山的问:“李总,听说这次光是一笔交易,您就从中赚到了一个亿?请问是真的吗?”

李冬连忙否认:“如果只算纸面上的收益,的确差不多,但是一些中间环节需要花费的并不低,而且还需要交纳各项税费,实际利润并没有那么高。”

当然,这样的托辞,并没有糊弄住川蜀日报的记者,他追问道:“那方便透露一下具体的利润吗?”

“总体利润在八位数。”李冬默默在心里加了个零。

川蜀日报的记者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三位数,在这个万元户都是富翁的年代,李冬一笔交易就已经是好几千个万元户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是私企就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这就明显是在给李冬挖坑了,李冬不知可否的道:“这个问题我想你不应该问我,而是去问一问广大老百姓,看他们愿意过以前的日子,还是现在的日子。”

碰了个软钉子,川蜀日报的记者不甘心的追问:“你是怎么看待资本家这个词的?你觉得自己算是资本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