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倒是把许书记难住了,的确,作为企业要考虑效益问题,总不能让人家干赔本的买卖吧?
许书记语重心长的道:“李总,我也不是让你把工厂搬到商都来,只是想让你以后有什么投资计划,可以优先考虑一下,地理条件的劣势,我们可以给一定的政策优待来解决嘛。”
“没问题,许书记您放心,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我一定优先考虑商都。”李冬满口答应,空头支票嘛,反正也不要钱。
包间里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许书记也谈起了五金市场的后期发展,这才是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李总,五金市场的第二期已经投入使用半年了,成果不错,你看第三期是不是该启动了?”
五金市场已经成了商都的一张工业名片,就连许多外省五金企业都慕名而来,有的是来租门面做生意的,有的是来寻找上下游供应链合作的,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方便直接搬迁到了商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其他省份也开始纷纷办起了五金市场,虽然规模没有商都的大,却也抢走了一部分商都的市场,让许书记大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李冬点点头:“这次回来我也正打算跟柳总商量一下把第三期工程的建设提上日程,不过许书记,恕我直言,要想把现在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光靠一个五金市场是不够的。”
“哦?那你说该怎么办?”许书记急切的问。
李冬喝了口茶,不紧不慢的道:“我们的五金市场只是给了众多厂商一个展示、销售的地方,很多外省企业也只是租一家门面而已,要想让他们真正落户商都,把商都打造成五金之都,一方面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一方面咱们得筑巢引来金凤凰啊。”
“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建一个五金产业基地,把厂房都建好了,让外省企业搬过来?”许书记微微皱眉。
李冬正色道:“没错,像五金企业这种重资产企业,厂房搬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仅仅涉及到设备搬迁,还有技术工人的流失,如果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他们是不可能搬迁的。”
“可是,要建造这么大规模的产业基地,需要一大笔钱,我上哪弄去?”许书记当然知道产业聚集的虹吸效应,可是关键是没钱啊,现在各级财政都缺钱,他上哪去弄这么大一笔预算。
“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找银行借贷,一个是找民间借贷,承诺几年后开始兑付,给出高于银行的利息。”李冬提议道。
许书记闻言眼前一亮,却又有些疑惑:“找银行借贷基本没戏,现在银行也是一屁股烂账,拿不出这么多钱,民间借贷?现在老百姓真的有那么多钱借给我们吗?”
李冬笑了:“许书记,现在大多数民众兜里的确没钱,但是有钱的也不在少数,这部分人往往有投资的需求,这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