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祖母的打算(1 / 2)

夏晓倚着软枕,托着下巴琢磨宋大妞来时说过的话。

说起来,她得庆幸,宋大妞这个人特别爱占便宜,还爱显摆,只要戳中她的心思,那就是个话痨,否则,她很可能被张府一顶小轿抬回家,成为傻子的一名妾室,成为他众多女人中的一员。

早上,宋氏跑来看侄女死没死,先用尖酸刻薄的话对李氏冷嘲热讽,等她发泄一番,李氏陪着小心,按照夏晓的嘱咐,取出早备好的一对银耳环和一朵珠花,一边替宋氏重新梳理发髻,一边不动声色的套话。

李氏的这对耳环,是夏二壮带着妻女去县城看灯时在县里最好的银楼买的,造型优美,做工精良,李氏一眼就看上了,平常舍不得戴。宋氏见她戴过一次,言语中很是喜欢,李氏假装听不懂她的暗示,舍不得将它送人。

昨晚,夏晓挑中了这对耳环,对李氏说了一席话,李氏含着眼泪笑了:女儿捡回来一条命,她就很知足,至于身外物,只要女儿觉得有用,随她处置。

夏家大房的孩子多,用银子的地方多。家中银钱一直由夏老太掌管,老人节俭成习惯,对银钱看的很重。

宋大妞手里无余银,她娘家穷,出嫁时没什么陪嫁,嫁到夏家二十余年,没添置过一件首饰,此时得了这对耳环,越看越喜欢,连带着对李氏都多了笑脸,说了很多话。

李氏手巧,会梳各式各样的发髻,她换着花样给宋氏变换发型,宋氏从没有如此打扮过,眼睛一直盯着镜子,暗想要是有李氏的那些首饰,她也能将自己收拾的明艳动人,让相公不在嫌弃她。

宋氏有信心,过不了多久李氏的首饰都会成为她的。

一直假寐的夏晓,仔细听着宋氏的每一句话,挑拣有用的信息。

李氏的表现,夏晓很满意。李氏是软性子,从小受呵护,心性单纯,但她不懦弱,不会一味退缩。现在面对宋氏,能巧妙的引出宋氏的话,虽然少不了两人提前的商议,李氏临场发挥的很不错。

夏老太觉得孙女成为张家大少子的妾室,谈不上好坏,全因人而异。

虽然张大公子是个傻子,也有很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相公傻一点没关系,嫁进去衣食无忧,比一般人过得好。

但她家情况不同,儿子刚死,孙女未到成亲的年龄,她这个做祖母的就将孙女许配人家,很多人不会理解她的苦心,恐怕还会说一些不好听的话。

于是,夏老太严厉家里人不许谈论夏飘飘的亲事,一切从简,一顶轿子抬进张府就行。

宋氏一向以婆婆马首是瞻,她透露出一些信息,一方面在李氏跟前显摆婆婆对她的好,同样是儿媳,待她如亲生,待李氏如破履;另一方面是替婆婆邀功,婆婆能给侄女说成这门亲,费了好大劲。

张家那是什么人家?是清河镇的首富;张大少爷是什么人?是张家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嫁给他,生下一儿半女,母凭子贵,张家所有的财富都是侄女的。

宋大妞热心的为李氏出谋划策,要她教会女儿如何讨男人欢心,如何多得一些钱财,又说娘家兄弟非常重要,是外嫁女的靠山,只有兄弟强了,婆家也不敢轻易欺负。

宋氏的中心思想就是‘婆婆是好人,所作的都是为了你女儿好,你做娘亲的,要懂得感恩,别不识抬举。我的三个儿子就是你女儿的依仗,你女儿多帮衬一点娘家兄弟就是帮她自己。’

宋氏和李氏做妯娌十七年,一家人能过上现在的日子,靠的是李氏的陪嫁。她清楚这点,虽然婆婆一直看不上李氏,她在婆婆的授意下打压李氏,不敢做的太过。

二弟非常护犊子,将媳妇疼成眼珠子,连亲娘都能忤逆,她这个大嫂不敢太得罪。现在,二弟不在了,还不是由着婆婆捏扁搓圆,而她也无需再看李氏的脸色。

人一旦得意忘形时,就管不住自己的嘴,正因如此,夏晓收集到很多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