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跑路是行不通的(2 / 2)

“婶娘,您是知道的,夏家是上一辈人逃荒落户到桃花村的,是单户,没人能帮忙说和,要有也只有婆婆的娘家人,”李氏低垂着头,声音微不可闻:“我和他们都不熟,就是去求,也不会有人出面的。”

张阿婆想了想,点头道:“这事确实不好办。”

她有些后悔,要是不和夏老太正面冲突,她就是豁出这张老脸不要,都要去求一求。现在和夏老太彻底翻脸,她去只会让夏老太变本加厉。

“张阿婆,”夏晓转身,柔软的小手拉上老人粗糙的手,如她以往一样,指腹轻轻抚摸着上面的老茧,柔声道:“张阿婆,您能给我讲讲张家的事吗?”

“张家,那是咱清河镇最有名的人家,他家的事在咱这十里八乡都传遍了,里面有多少真,咱们就不清楚喽。”张阿婆叹了一声:“高门大宅里的是是非非,传到咱小老百姓耳朵里,就是茶余饭后扯个闲话,听个乐趣,可分不清真假!”

“张阿婆,我以前见过张大少爷,他就是一个傻子。”夏晓问道:“那些传言说他喜欢摔东西,又以打人为乐,这些都是真的吧?”

“小丫头,”张阿婆怜惜地拍拍她的手,“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夏晓和张阿婆一样的看法,无风不起浪,张家的各种传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前和她八竿子打不着,希望以后也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但前提是她能化解这次的危机。

“张阿婆,张家的人,您老有认识的吗?”

老人摇头:“没有,高门大户走出来的下人都是鼻孔朝天,哪是咱们能认识的呢?”

“下人?”夏晓自言自语:“下人,”她若有所思,片刻后,抬头道:“张阿婆,听说张家下人成群,这些下人总有咱当地人,肯定有人识得其中之人的。”

张阿婆正端起李氏送来的茶水,闻言放下茶盏,颇有些不解道:“小丫头,张家下人多,有些原也是咱这十里八乡的乡亲,只是各种原因被卖身到张家,找一两个认识张家下人的人,只要打听一下倒也容易,只是,就算认识下人,又有什么用呢?”

“张阿婆,我就是想,既然祖母要将我送给张大少爷为妾,这事除了是祖母的意思,还要张家点头,张家要是不乐意,这门亲事也成不了。我……”

夏晓瞅见刚在炕沿坐下的李氏,听见自己的话,泪水又开始无声滴落,她掏出自己的布帕,见上面有油渍,就起身趴在炕桌上,伸手取下李氏腰间的绣帕,一声不吭塞到她的手里,暗叹‘她这个娘亲,真不愧一句女人是水做的’。

她不知如何劝解她,只要解决了此次危机,她自然就不会再流泪。

张阿婆看着母女俩人的互动,眼里一片怜惜。比邻而居几十年,她先是看着李氏长大,婚嫁生子,又亲手接生了小丫头。

唉……

想起自己亲手接生的那个小丫头,张阿婆叹了一口气,爱恋地替眼前的丫头捋了捋额边的碎发,她们之间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她心里,这两个都还是孩子,即乖巧懂事又纯善,就因为夏家那老巫婆,硬生生将孩子逼成这样,而她却毫无办法。

“是这么个理,”张阿婆点头道:“结亲,是两家人的事。”

“也就是说,要是张家愿意取消这门亲事,我就不用嫁到张家去了,是不是?”

“话是这么说,无缘无故张家怎么可能取消呢?一个妾室,对张家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关系到他们的颜面,不会轻易悔婚的。”张阿婆摸着的夏晓的大辫子:“傻丫头,咱们连夏老婆子都说不动,怎么可能说动张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