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木继续看,发现更绝望的还在后面。
他喜欢一个姑娘,但那个姑娘却为了一个镯子嫁给了别人,结果生孩子的时候,因为丈夫舍不得花钱送镇医院,导致难产。
这个老师的人生,实在是太悲剧了。
更悲剧的是,老师被检查出患了癌症。
发现的时候是早期,本来是可以治的但他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娃娃身上,放弃了治疗。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还强撑着病体,给娃娃们讲狂人日记,让他们背下牛顿第三定律……
看到这里的时候,李子木的心情非常糟糕,他已经很少被一本书调动情绪了,但这一段故事让他很难做到冷眼旁观。
接下来,场景一转,描写了一段星际战争的扫尾阶段,这种题材李子木看得也不少,算是中规中矩了。
不过值得称赞的是科技细节的描写,比如恒星跃迁,很有想象力,让李子木不由得就想起了流浪的地球。
接下来,高端的星级文明,与落后的山村产生了奇妙的交集。
在星际战争中获胜的碳基联邦,准备制造横跨数百光年的恒星空白地带来囚禁敌人。
地球恰好就处在这条即将被清空的空间路径中,人类对比一无所知。
唯一能够幸免于难的办法,是通过联邦的测试,证明自己是3c级文明。
被选中接受测试的,是刚刚埋葬了老师的四个孩子。
他们最终通过老师临死前让他们背下的牛顿第三定律,证明了地球的文明,拯救了太阳系。
李子木看到这里,情绪激荡,尤其是看到那句“这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中国最偏僻的山村中回荡。”
这让他概叹地球文明一路发展的坎坷曲折,正是知识的薪火相传才让文明延续。
他赫然发现,这部小说的主角不是个体,而是无数人的前仆后继带来的文明的传承。
继续看到后面,联邦对地球进行了调查之后,对话的内容更是让人动容。
“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
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族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像神话。”
“是的,他们叫教师。”
李子木感到心跳加速,整个人都快要炸了。
教师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职业,在星际文明的大背景下,突然有了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仔细想想,人类文明就靠着一代一代教师的薪火相传,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了现在,那是何等地苍凉,悠远,又何等壮丽。
当看到文章的最后,李子木更是无数种滋味涌上心头,怅然若失。
“娃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只要一场雨,石板上那稚拙的字迹就会消失,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座坟和长眠在里面的人就会被外面的世界忘得干干净净。
娃娃们沿着小路向村里走去,那一群小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山谷的晨雾中。
他们将活下去,以在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收获虽然微薄,但确实存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