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木把好消息带给了徐琦。
徐琦很兴奋地答应了,不过她提了个意见,跟李子木内部协调,想把工作职责换了。
“咱们干工作,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提高效率。
你在学不思就是负责拉生源的,在拉人方面很有经验。不把你的才能利用起来,简直是在暴殄天物。
而我,擅长的是看书。”
李子木回道:“我也擅长看书啊,我一看就能看两个月,你能跟我比?”
话说回来,看书这项工作,谁不擅长呢?
徐琦瞪了李子木一眼,怒道:“那不一样,你是死读书,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写了感想没有?”
李子木寻思着:你也没写啊。
但徐琦一生气,他就不敢吭声。
没有家庭地位的男人就是这样的,面对高压,敢怒不敢言。
他轻声嘀咕了一句:“主编和副主编的职责就是这样定的啊,工资也是这样匹配的,我拿着主编的工资干副主编的活,不合适啊。”
“这个简单,我们把工资也调换不就行了。”
李子木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叫你多嘴。
不,应该是叫我多嘴。
他不敢违抗徐琦的命令,只能打电话向陈飞扬求救,希望陈飞扬主持公道。
陈飞扬说道:“原则上,我们是按照合同打钱,但是你们两人拿到钱之后自己分配,我就管不着了。”
李子木顿时感觉人生有点灰暗,看不到希望。
陈飞扬忍不住揶揄道:“道长你也太软了,还没结婚呢,就当上了耙耳朵,以后的日子还长呢。
你作为她的上级,居然管不住她,我也是没有想到。
活了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主编为副主编服务的。”
李子木哭丧着脸,唉声叹气:“我原本以为她是来辅助我的。”
……
牢骚归牢骚,李子木最终还是没能抵抗住徐琦的命令,以主编的职位,干副主编的活,拿副主编的工资。
这年头,拉作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绝大多数作者资源,都是掌握在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手上。
目前最火爆的短篇小说集,就当数“故事会”。
李子木根本就没法打这些人的主意,不单单是因为人家给的稿费很高,最关键的是,他压根就拿不到作者的联系方式。
目前的投稿方式都是单向联系,作者通过寄信的方式投稿,如果被看上了,编辑就会回信,并邮寄稿费。
这年头,文学氛围比较浓,喜欢写点散文,短篇小说的人很多,但是能够收到稿费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绝大多数收不到稿费的人,其实也有需要他们发光发热的地方,只是他们不知道,对方也联系不到他们。
这就是信息不畅通,所导致的供求双方都无奈的局面。
好在现在有了网络,可以给没有名气的草根写手一点机会。
李子木把找作者的主要战场,放在了几个网络社区。
前世的时候,有几个很出名的文学社区,比如“容树下”,“天崖文学”,“西词胡同”等,都是在1997年之后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