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最大的天敌(1 / 2)

这件事有多搞笑呢?

在推出了转会制度之后的数年间,一年一度的“转会工作会议”,也就是俗称的“摘牌大会”,就成为中国足坛最火热的一个秀场,各路诸侯齐聚一堂,长枪短炮环伺其外,业内乱象层出不穷。

摘牌的顺序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摘牌又被称为“倒摘牌”,上赛季排名靠后的球队拥有优先权。在决定俱乐部转会的重要场合,升班马或者保级球队叱咤风云,而争冠球队作壁上观。

这一点类似nba的选秀大会,但nba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升降级的封闭联盟,选秀的球员也不归属任何球队,不需要出转会费,玩法跟职业足球完全不同。

足协是外行看热闹,想当然地以为这种选秀模式能够促进平衡,防止球队间差距过大。

但上有荒唐的政策,下有更荒唐的对策。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强队和弱队之间往往就在私下里勾兑,达成利益交换,暗箱操作大行其道。

其中自然不乏谈不拢的情况,于是便有了截杀抢人的局面。

比较著名的一个案件,就是2004年,魔都申华队教练吴进贵一心想摘下后卫郝为,他跟球员本人沟通好了,还跟各俱乐部都通了气,本来以为稳了。

结果没想到,第一个摘牌的国立队不讲武德,直接摘了郝为。

吴进贵气得七窍生烟,也不用跟你们将江湖道义了。劳资被人截杀了,也要截杀别人。

于是他就把竞争对手的目标程刚给抢了。

这个时候,程刚都已经到机场登机了,结果飞了个寂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球员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

许多苦等摘牌的球员受到煎熬,为转会花光了心思,自己的下家却随时可能起变化。

归属未定,也无法沉下心训练,状态得不到保证。

郝为,程刚这种已经打出来,有点名气的球员已经算是摘牌制度的幸运儿了,他们虽然去不到想去的球队,但至少还有一碗饭吃。

被这个玩法逼得无路可走,黯然退役的球员,大有人在。

后来甲a改组中超,名字变了,但转会方面依然沿袭这种业余的摘牌,直到后来冯潇挺留洋,受到“保护条例”的霸王条款束缚,闹得沸沸扬扬,成为了转会制度改革的导火索。

事件一出,社会各界纷纷谴责这种落后到荒诞地步的转会政策,足协才不得不改变了形式,号称与世界接轨,实行自由转会。

但你以为中超真的与世界接轨了吗?

太天真了,各种各样的阴阳合同等着你,骚操作层出不穷。

2015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举世哗然的闹剧,当年的标王是国脚孙珂,以6600万的价格离开顺天,结果却是无人接盘,找不到球踢,最后只能悻悻回归。

放眼整个国际足坛,能够跟中国足协过招比较谁更菜的,几乎没有。

未来在网上有一句话:中国足协是中国足球最大的天敌。

林乐峰此时还乐呵呵地以为撑上两年,就能迎来自由转会的好日子,殊不知再过几年,连他的老板王剑林都要退出这个场子。

面对林乐峰的笑脸,徐添月丝毫不给面子:“说了不卖就是不卖,你再找我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