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两部都被毙了,冯晓刚一时间成为投资黑洞。
韩三爷一直都想拉冯晓刚一把,帮他找投资。
前世的时候,“甲方乙方”的投资就是韩三爷拉来的。
至于投资人,巧了,是陈飞扬现在的老熟人,老大哥,国内首富牟其钟。
冯晓刚郑重其事地介绍陈飞扬:“三爷,这位就是我的投资人,陈飞扬先生。”
“我知道你,我跟牟老是好朋友,经常听他说起你,后生可畏啊。”韩三爷笑呵呵地对陈飞扬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层老乡的关系。你是z市的人吧,我也是,我家老头子在建国后担任了z市的市长。”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毕竟没有什么利益之争,不至于背后放一枪。
陈飞扬礼貌地与韩三爷握手,说道:“三爷应该很多年都没回过家乡了吧,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回去看看,现在变化很大。”
“哎,我也想回去看看,但是工作太忙,根本走不开啊。”
韩三爷自嘲地说道:“别人都以为我是电影厂厂长,威风八面,哪里知道我整天都在当孙子,到处化缘。
现在找投资真是不容易,晓刚遇到你赏识,那是遇到贵人了。”
80年代是国内电影的一个黄金年代,进入90年代之后,就萧条了许多。
现在这个时代,被称为中国电影的寒冬期,一点都不为过。
韩三爷现在已经没有精力自己拍片了,他的主要工作是到处拉投资,担任制片人,然后给厂里的人去拍。
京城电影制片厂,现在到底有多困难呢?
去年韩三爷上任的时候,厂子的账面上只有十几万了。
更恐怖的是,就从这一年起,好莱坞电影开始进入内地市场,对于国产电影而言,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降维打击。
要不是韩三爷到处化缘,筹集资金拍了一部“孔繁森”,拿下3600万票房,稳住了局面,只怕现在的京城电影制片厂都要穷得揭不开锅了。
在这样局面下,要不是陈飞扬提前投资,他要想把冯晓刚打捞上岸,至少得等到两年后了。
陈飞扬叹道:“现在的电影市场,确实是萧条,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是没有办法,再难也要生活不是,只能坚持下去。”
“那就得靠你们这些投资人鼎力支持我们国内的电影事业了。”
“三爷,你别给我戴这么高的帽子啊,我这小肩膀扛不住这么大的使命。”陈飞扬说道:“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投资电影,纯粹就是当时突然有了笔闲钱没处花,正好逮到机会花了出去。”
这波装逼的姿势,必须满分。
韩三爷说道:“以前我们拍的都是主旋律电影,有统购统销模式,不愁销路,现在不行了,影片都是自主发行,自食其力。
社会在转型,我们电影人也要转型,拍商业电影。
我们拍商业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要给投资人回报,这样才有下一次合作。
我们不唱高调,玩虚的,你给我们投资,我们拍戏让你赚钱,你下一次还会投资,让我们有更多的戏拍,这就是在事实上对中国电影事业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