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吉利数字(1 / 2)

有一组数据,全球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一年。

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感觉时间已经很长了,其实仔细分析,真正的火爆期,也就那么一段时间,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维持。

而且这些品牌已经是幸存者偏差了。

抛开这些品牌再数,就更数不出来了。

生意要真的是那么好做的话,满世界都是富豪了。

绝大多数人都是创业致贫,只有少数发家致富。

张小海虽然对做生意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生意不好做。

他本来正在兴头上,听陈飞扬这么一说,就感觉被泼了一头冷水。

“同一首歌可是你的主意,你居然对它没有信心?”

“不要激动,你先喝一杯,再听我慢慢道来。”陈飞扬不动声色地劝张小海又喝了一杯酒,然后开口解释:

“我不是没有信心,而是要遵守客观规律。这节目最大的看点是规格高,明星多,但是明星多,也会有问题。”

“什么问题?”

“出场费高啊,你不能一直按照我们这第一期公益主题的标准来吧,以后还是得按照市场价,以后明星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唱一首歌几百万,舞台布置也要几百万,你负担得起吗?”

张小海瞪目结舌:“怎么可能这么贵?”

现在的明星出场费不便宜,但远远没有贵到离谱的程度。

张小海没有开天眼,哪里能想到未来的明星有多能捞钱。

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流量小花表示:“我一天赚208万,不够养孩子,所以我放弃。”

陈飞扬记得,前世的同一首歌,到了后来,主办方根本就无力负担,全靠当地政府和企业买单。

外行没有内行精通行情,由此也催生了很多演出公司吃差价。

一个歌手本来市场价五十万,敢向演出公司坐地涨价要八十万,演出公司反手向买单的企业报价一百万。

2012年之后,有关部门为了整治行业乱像,出台了节俭令,同一首歌最终就办不下去了。

张小海不知道未来的行情,但他觉得陈飞扬说的有道理,不禁有些担忧:“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又该何去何从呢?”

陈飞扬又给张小海倒了一杯酒:“你也别担心,同一首歌至少能火十多年,你管那么远干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句话说得好。”张小海拍了拍桌子:“为了这句诗,当浮一大白。”

不知不觉的,他就被陈飞扬左一杯,右一杯,自己都数不清喝了多少杯。

然后又是熟悉的剧情。

“张哥,别只顾着吃菜,多喝点酒。”

“我没醉,扶我起来我还能喝,我要跟你大战八百回合。”

这集我又看过。

……

1995年11月8日,第二届央世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准时召开。

招标会现场也没有影视剧里那种你死我活,性命攸关的紧张气氛,基调比较轻松。

大家都是来花钱买广告的,又不是来花钱买气受的。

招标会也没有什么花头,简单直接,所有竞标企业各自标价,交给招标方,然后就去宴会厅吃饭,等待结果。

宴会厅里,很多企业的老总已经落座,拉着熟人叙旧。

陈飞扬带着郭庆川走进宴会厅的时候,倒是受到了一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