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墙东局促地坐了下来,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看着他紧张的样子,陈飞扬心里暗笑:万事开头难,多适应适应就好了,以后你在这种场面里可是如鱼得水。
“今儿是什么日子,这么多人,我也来凑凑热闹。”
一个脑袋很大,一脸匪气的光头来了,他的声音有点嘶哑,充满霸气。
都不需要介绍,大家都认得他,纷纷迎上前去。
徐晶蕾挽着他的胳膊,拉着他向陈飞扬走来。
“老王,给你介绍一个新朋友,陈飞扬陈总,不仅是企业家,还是音乐才子,写了两百多首歌。”
王硕拿着酒杯,冲着陈飞扬虚抬了一下:“我是王硕。”
王硕的大名,在当今这个年代,可谓是如雷贯耳。
他写的小说独树一帜,受尽追捧,写的剧本也是部部大火,而且他这个人特别有个性。
他是大院里出生的,说话做事都带有大院里的那种风格,心高气傲,看谁顺眼则罢,不顺眼绝不客气。
企业家他见识得多了,并没有把陈飞扬往心里去。
但是一听写了两百多首歌,就有点另眼相看了。
哪怕这两百多首都是垃圾,但能够创造这么多垃圾,也不容易。
陈飞扬回应他,喝了一杯酒,说道:“最近有没有筹备什么新剧啊,好久没有好剧看了,等得我望眼欲穿。”
“哎,别提了,我现在命犯小人,拍一部被毙一部。”
王硕确实编剧圈里的大佬不假,但由于名气太大,写的东西又经常触碰一些敏感的话题,早就被有关部门盯上了。
他现在是看起来风光,其实一肚子苦水。
“算了,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了,今天就是来交朋友的。”
王硕在陈飞扬身边坐了下来,然后又招呼跟着自己一起来的两个人倒酒。
“认识一下,这位浓眉大眼的是我的发小,叶晶。至于这位贼眉鼠眼的,你应该熟悉吧。”
当然熟悉了,这不是日后被称为大炮的冯晓刚吗。
冯晓刚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美工,后来傍上了王硕的大腿,参与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工作,一炮而红。
接着,冯晓刚又通过王硕的关系,执导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火爆异常,还获得了金鹰节最佳长篇连续剧的大奖。
但是在王硕看来,他依然是自己的小跟班,对他从来都不会客客气气,哪怕当着外人的面,也是呼来喝去。
而且他还在自己的书里,不止一次地揶揄冯晓刚,角色名字直接就是本名,“玩的就是心跳里”,写他长得像越南犯罪分子,“你不是一个俗人”里,写了一个拍马屁专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又是一个猥琐教师。
他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冯晓刚这个人,但之所以提携他,是因为冯晓刚天天吹捧他,把他伺候舒服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王硕就这么当众说冯晓刚贼眉鼠脸,冯晓刚也没有急,一副“大哥就是喜欢开玩笑”的神情。
反正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