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卖玉(2 / 2)

只要心中还有活着的念想,任谁对死亡都会有着莫大的畏惧。

听了老者识趣的话,皮斯理嘴角微掀,将铁片和那支【追魂】匕首都收进了系统。

虽然这支匕首只有黄金低级,他用的不顺手,但是可以给宁璇用来护身啊。

宁璇不久就可以晋入黄金,也是需要一些黄金级别的装备来护身或者御敌的。

不过临走前,皮斯理还是丢了一个小钱袋给对方,钱袋空空落落的,从外面看里面估计就几枚硬币。

一直目送着这对少男少女走远,黄袍老者才重重地舒了口气,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但是心中依旧有些惴惴不安。

毕竟他得罪的是一位铂金战师,对方未必就会真的放过他,也许等他晚上收摊后到了某个地方,突然就被杀了也说不定。

此刻这名黄袍老者的心已经乱了。他颤巍巍地拿起那个钱袋,将钱袋口子撑开,却猛得一愣。

钱袋并不是他刚想的,只有几枚麒麟币甚至可能是白虎币。让他想不到的是,钱袋里面躺着的,是五枚青龙币!

“呼——”黄袍老者重重地松了口气,终于是放下了那颗悬在嗓子眼的心。

不是因为对方给的钱多,而是因为对方既然给了他钱,那十有八九是不会再杀他了。

他不觉得那个少年有给死人钱财的习惯。

既然给了,就是已经收了杀心了。

“看来还是年轻啊……心慈手软,未必是一件好事。”黄袍老者自顾自唠叨了两句,便重新整理起自己的摊子来。

……

石桥有数百米长,皮斯理和宁璇边走便逛,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尽头。

皮斯理回头看着怀里抱着糯米团子的宁璇,将对方手里咬过一口的糯米团子抢了过来,直接一口吞了下去。

宁璇俏脸顿时一红,心里却甜甜的。然而下一刻,她却突然注意到,少年的脸色微微一变。

“怎么了,噎住了吗?”宁璇关切地问。

皮斯理摇了摇头:“我在想,不知道口水接触,算不算是肌肤接触。”

听到对方的措辞,宁璇俏脸顿时又红了几分。

随后便见少年松了口气,说道:“还好还好,时间没有重置。看来你给我夹菜应该没有问题。隔着衣服触碰应该也没有问题……”

“好了,别瞎想了,快进城吧。”宁璇娇羞地说道。

皮斯理点了点头,随后又从系统里取出一块拳头大小,但并不规则的橘红色玉石。

“这是玉吗?”宁璇好奇地问。

皮斯理点了点头:“这叫田黄石,简称叫‘田黄’,因为出自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

这田黄石可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

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而狭义上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发黄色者。

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都与寿山石相近,已经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另外,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

看这两块玉石,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古以来就被人视为“印石之王”。

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大陆就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如今,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

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

相传某个时期某个国家的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

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两田黄一两金’,足见这玩意儿的珍贵。”

听了少年详细的介绍,宁璇明白了这块玉石的珍贵,于是继续问道:“这块玉石,应该是产自公子的那件铂金低级的装备【灵玉篮】吧?”

皮斯理笑着点了点头:“你记得比我还清楚呢。没错,【灵玉篮】每隔一个月就会产出一块玉石,只是我没想到产出的竟然是十分珍贵的田黄石。”

“公子打算将这田黄石如何处理?”

“自然是拿去卖了。毕竟刚刚又花了五个青龙币,有些小心疼,这玉留着也是留着,不如拿去换钱更值!”

二人一边聊天一边走进了城中。

不过在进入城市前的一刹那,皮斯理又回头看了一眼两边的石桥。

石桥虽然是建在大河之上,但地势其实和白水城的城门差不多,两边的栏杆其实也没有多高。

但是大河水流湍急,如此石桥,必然会被激流冲刷,时不时有大浪拍上石桥才是。

不过皮斯理一路走来,在桥上却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异样,也根本没有一丝水花能够越过石桥两边的围栏冲上来。

“难怪这些士兵连石桥也要巡视,看来城中的结界延伸到了桥上。其实石桥的入口,才更像是城门。

这座城市虽然没有长安城那般宏伟庞大,但恐怕也藏着一些可怕的东西啊……”

进入白水城内,皮斯理并没有急着找落脚的地方。而是直接来到一家玉器店,找到了老板。

毕竟外行人里很少有清楚玉珏价格的,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更妥当。

约莫十分钟后,玉器店老板的眼睛从放大镜上移开,脸上满是惊喜的表情。

“这是……这是我见过的最上乘的田黄!小兄弟,还有没有了,这样的田黄,有多少给我来多少!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价格的!!”

皮斯理微微一笑,却不急不忙地说道:“那这一块,你觉得能够值多少钱?”

玉器店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看起来有些憨厚。见到少年这么问,他面色认真地说道:

“现在市面上,一两田黄的价格是一千麒麟币,也就是10个青龙币,但如果小兄弟你卖给我,我可以再多给你1个青龙币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