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疾风知劲草(2 / 2)

大晋衣冠 河淌里人 1805 字 2021-08-09

褚蒜子果然工于心计,精于权谋,从荆州发兵的理由已经窥出,这些都是庾冰在幕后操纵,想在兵锋之下迫使她就范。

自己坚决要抗争到底,哪怕鱼死网破。

如果此时慑于荆州兵锋,败下阵来,那么庾冰得志之后,自己迟早也要沦为阶下之囚,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何充奏道:“陛下,眼下没有工夫再提那些蝇营狗苟之事。当今之计是要尽快阻止荆州大军,不能让他们继续东进,以免引起朝野恐慌,再酿从前旧祸。”

武陵王记吃不记打,忘了刚刚被康帝申饬过,振振有词:

“真是恶人先告状,分明就是庾冰做贼心虚,知道罪行迟早败露,大势将去,才以兵锋相逼。这样做,却验证了他的狼子野心!”

褚蒜子又哭道:“陛下,非是臣妾偏袒,武陵王所言不虚,此乃反叛之举,大逆之罪,若任由他得逞,臣妾贱命毫不足惜。谁知他们得逞之后会不会还有别的图谋,何大人说的对,王敦之祸不能再上演。”

康帝没有吭声,沉吟了一会,大军东进,超出了自己的预料。舅舅怎会如此冒失,立储之议他并未落于下风。

难道是被别的什么事情逼到了墙角,无计可施之下,才付诸兵力?

上兵伐谋,难道他不知道,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无能无愚蠢的做法?

以智取胜,以谋伏敌,哪怕敌方饮鸩自尽,上吊自缢,只会怪自己技不如人,这才是高人所为;

可一旦抽出了刀,拔出了剑,动用了军士,则事情可能就会转化为谋反和叛乱,性质大不相同。

那是武夫所为,愚者所为!

褚蒜子以为说服了康帝,继续趁热打铁,悲泣道:

“他们无中生有,连臣妾都敢指责,更何况他人。臣妾贱命,本无所谓,但陛下江山社稷要紧。若不将其罪行昭告天下,那天下之人何以看待陛下?后世之人何以评判陛下?臣妾死不瞑目!”

褚蒜子话未说完,痛不欲生,顺势一跪,伏在御榻上。

康帝轻轻拍着她的酥肩,摩挲着光鉴照人的云鬓,安慰道:“皇后莫要悲切,别伤了身子,事不至于此,有朕在。”

康帝不忍皇后悲戚,二人成婚后,是自己冷落了她。当然,不是因为有了娇宠新欢,而是修仙祈道之人,对房帷之事向来冷淡。

褚蒜子正是青春之岁,激情之年,他觉得亏欠。

朝政宫事,自己无暇顾及,很多事情都是蒜子打理,儿子司马聃都是她一个人照料。

至于偶有风言风语,说皇后心机深沉,颇有城府,这一点,康帝不但不恼,反而青睐有加,若非如此,自己也不能顺利登上九五之尊。

自己能有今天,说实话,这些都离不开她的帮衬。

前阵子,庾冰曾密告她行为不大检点,随后自己一直在暗中留意,似乎并未发现什么证据,怀疑是庾冰故意败坏她,一个女人殊为不易。

而这些并不是康帝亏欠她的所在,真正的原因是他和庾冰暗中定下了一个计划,而那个计划对褚蒜子非常不利。

“如今之势,武陵王以为该当如何?”

司马晞慨然作色,高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臣以为,应即刻包围庾府,将其一门全部拿下。同时,臣调集中军还有卫将军褚大人麾下,关闭四城,下旨勤王。”

“万万不可!”

何充不等皇帝问话,上前说道:“武陵王似乎忘了王敦和苏峻的前车之鉴,若真是如此,两军对峙,内乱又起,大赵和成汉虎视眈眈,正好给他们可乘之机。恐怕鲜卑人也会蠢蠢欲动,倒戈相向。”

接着,他又带有嘲讽的说道:“到那时候,丧师失地是其次,国破家亡也未可知。陛下,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之举,实在是鼠目寸光,不智之举。”

司马晞被呛得羞恼万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又不敢发作,因为他确实未经思考,一时激愤,还带有慌张。

现在再想一想,的确是思虑不周,目光短浅,没有考虑到敌国的因素。

“还是何爱卿深谋远虑,处置得体。”

康帝明显对司马晞的提议不满,白了他一眼,长吁短叹。

“见世乱而盼忠臣,闻鼙鼓而思良将,朕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何充接话道:“如果臣所料不错,陛下应该说的是桓温!”

“正是他!”

康帝在紧要关头想到了沉沦许久的桓温,这也是成皇帝驾崩前叮嘱过的。

武陵王却道:“陛下,桓温他腿疾未愈,颓废沉沦,寸功未立,何以思之?”

何充愤然道:“寸功未立?有谁给过他机会!这两年,你们除了打压他,排挤他,有过一丝善举吗?给过他一次机会吗?罢免其御史之职,褫夺其辅国将军,将其麾下忠肝义胆的旧部驱逐殆尽。这还不算,竟至丧心病狂,恨不得让其横尸街肆,暴尸沟渠!”

“你?”

司马晞瞪着何充,说不出话。

“陛下今日能称其为良将,臣甚为感激,甚为欣慰。桓温纵然朝不保夕,生死难料,但他从未放弃过对大晋的忠贞,对朝廷的赤诚。他殚精竭虑,一心为公。”

司马晞不屑道:“何大人太高看他了吧?”

“哦,是吗?不是他派人去句曲山查访,你能抓住庾希吗?桓冲差点堕崖摔死,你不仅见死不救,还窃其果实,这难道是你一个位高爵尊的王爷所为!”

“你!你说什么?”

司马晞被揭穿短处,觉得自己好像赤身裸体,顿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羞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