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吾本槛外人(2 / 2)

大晋衣冠 河淌里人 1795 字 2021-08-09

“父王忘了,鲜卑王廷有一位手握大权之人,他一直想要和父王交好,孩儿也曾和他有过接触。此人有个致命癖好,父王只要如此如此……则大事可成。”

“是他!”

石虎仔细琢磨了石闵的提议,脑海中顿时想起了那个人的模样,此前,他并未将此人放在眼里。

而此刻却不得不利用此人,着实觉得委屈,悻悻道:“让两个异族小儿得逞,为父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但我儿这片苦心,为父绝不会辜负。好,就照你说的办,且让他们蹦跶一时,过阵子再秋后算账!”

“闵儿,你准备何时入城,需要多少人马,为父即刻准备。”

石闵淡定说道:“人多容易暴露,引起石聪的警醒,他会铤而走险,加快节奏,那样我们就被动了。今夜子时,孩儿就单身入城。”

“不不不!”石虎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此计虽妙,然而断不可行,你深入险地,万一被石聪截获,他一定会扣你为人质要挟为父,若是那样,为父岂能舍你而攻城,不可不可!”

“孩儿自幼受父王隆恩,一直想要报答,苦于找不到机会,此次正是报恩之时。”

石闵情真意切,差点连自己都信了。

“父王勿以孩儿为念,此时一发千钧,形势危急,须把个人安危置之脑后。古人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孩儿愿为父王宏图大计尽绵薄之力。”

“闵儿,好样的,不愧是我的爱子!你放心,事成之后,为父定会大大重用于你,绝不亏待。”

石虎攥着石闵的双手,动容道。

不可否认,他们虽然各有心思,毕竟相处多年,父子二人依依惜别。

不得不说,石闵明察秋毫,料事如神,见一叶落而知秋。

但他决定今夜子时入城,本来为时已晚。

因为按照桓温的计划,子时的梁郡,已经在大晋的统治之下,石闵入城,正好撞上晋军的枪口。

可是,庾亮的高傲和自私帮了石闵,害了桓温,当然也害了他自己,从而让形势根本逆转。

因为桓温攻城的时间定在傍晚时分,庾亮却还在寿州衙门大排宴宴,享受着地方官员的阿谀奉承。

他错过了绝佳的时机!

临漳南门大开,接着,两名骑兵快速冲出来,奔至十字官道,就是桓温当初潜入临漳时寄宿马匹之处。

二人对视一眼,然后一东一西疾驰而去。

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石虎掂量着石闵临行前的忠告,这时只能给燕秦让步,答应他们的条件。

而让步就是答应他们各自建国,临漳不加干涉。

条件就是暂停干戈,握手言和,让石虎能从容的布置兵力,解决梁郡城的危机。

石虎恨死了两个异姓王,更痛恨关键时刻欲图倒戈的石聪,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恨。

因而,他派出心腹连夜出发,分别奔向秦地和燕地,送去自己的亲笔信。石虎委曲求全,决定暂时先答应他们的条件,待稳定内乱之后再算账。

石虎派心腹出发之时,庾亮的特使也已经到了!

梁郡城外三十里,近一万大军严阵以待,铁骑无声远望似水,军容肃穆,近观如松。

军士们左臂缠上白纱,这是石聪在信中特意提及的接头信号。

此前,桓温奉旨又招募了新兵,严格操练了半年,这次正好派上用场。

当约定的攻城时辰快要到时,芒砀山派出的游骑回报,淮河以北尚无朝廷大军踪影。

时不我待,迟则生变,桓温一声令下,大军出发,计划攻下梁郡,再迎接庾亮入城。

离梁郡三十里,桓温让弟兄们稍驻,准备加速突袭,实现天黑之前入城的初衷。

之所以臂上缠上白纱,就是怕晚上分不清目标,敌我难辨。

“吁!”

马上之人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喊道:“骠骑大人军令,先锋军暂缓,待明日午后,大军抵达时再行攻城。”

“尊使,敢问骠骑将军现在何处?”

桓温万事俱备,见突然生出变故,心急如焚,屈尊询问来者。

“算来大军应该到了寿州,天色已晚,估计会歇上一宿,明晨出发。”

桓温大失所望,焦急的问道:“怎么现在刚至寿州,比约定之期晚了一日一夜,有没有弄错?”

来者看样子不高兴,咧嘴冷冷道:“桓将军,你是先锋,骠骑将军才是主帅,临时改期是庾大人分内之事,你就不要多操心了,依令行事即可。”

“尊使误会了,在下没别的意思,此时攻城也是骠骑将军的军令。”

桓温压住怒火,谦恭的说道:“如果暂缓,恐怕会打草惊蛇。尊使也应该看到了,此地赵人游骑探子甚多,如果不火速入城,他们一旦有所防备,对我们十分不利,望尊使明察。”

“这个本使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庾大人的将令已经传到,至于怎么办,那是你们的事。”

使者跨上大马,回头又带着威胁的口吻说道:“不过,本使奉劝一句,骠骑将军是持节而来,有杀伐专断之权,战场上违抗军令,你应该知道有什么后果,好好考虑吧,告辞!”

言罢冷笑一声,策马而去,将愕然不已的桓温晾在原地。

兵者,诡道也!兄弟们愣了,难道庾亮对待杀伐之事就是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