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屈膝搬亡父(2 / 2)

大晋衣冠 河淌里人 1597 字 2021-08-09

“此次朝堂之争,大哥又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吧!”

庾亮没有直说,而是先迂回,绕了一个大圈子:“我虽然犯了大错,这几年已痛定思痛,日日自省,加之人到中年,思亲心切,总想能时时探望太后,以慰兄妹相思。”

庾文君一听就明白了,庾亮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他不想再呆在芜湖,要返回京师。

“是啊,妹妹,大哥这几年变化许多,不像从前那样急功近利,圣上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毕竟咱们是一家人。再说,现在王导身败名裂,也知道自己不该再忝居高位。”

庾冰之意更是明显,大哥不想做太守了,要做丞相。

庾亮轮番进攻,步步进逼!

“是啊,我们庾家兄弟三人,这么多年还在太守这样的官阶上历练,总得有更大的舞台,否则,庾氏一门何时才能出人头地?”

庾文君婉拒道:“我知道两位哥哥的意思,可圣上即将亲政,我也不宜再强加干涉。衍儿现在大了,有他自己的主意。”

“话虽如此,可他毕竟还有仨月才亲政,这期间妹妹还有临朝听政之权。丞相之尊,何等殊荣,对我们庾家来说是光宗耀祖,父亲九泉之下也会欣慰的。”

庾文君见大哥又拿父亲说事,没好气道:“你能预见,丞相会在仨月内请辞?万一等圣上亲政后再请辞呢,妹妹那时已经归政了。”

庾冰不知哪来的信心,笃定道:“我想,以王导的聪慧和眼下的处境,他会很快主动请辞的。这样,朝中论阅历,论资历,论出身,接任者还有谁能比大哥更有优势?”

庾文君面有难色,他知道,儿子对这位舅舅并不赏识,对撇下自己母子而外逃一事至今仍耿耿于怀,只是嘴里不说而已。

她刚想开口拒绝,不料庾亮兄弟竟然一起跪了下来。

“两位哥哥快起来,让下人瞧见成何体统?”庾文君慌忙劝阻,没想到二人就是不起来,硬逼着她。

兄弟俩知道妹妹心肠软,尤其是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她时刻不敢忘记。

庾文君实在没辙,拗不过两位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哥哥,又妥协了。

“好吧,我会和皇帝说说的。不过,你们要拿出些真本事,要靠功业给庾家光耀门楣,而不是丞相这个官职。还有一点要记清楚,妹妹我归政之后,绝不会干政,你们好自为之!”

庾氏兄弟相视一笑,这么轻松就得逞了。

滁州城南的牢房,桓冲拎着食盒前来探监。

看桓秘一身伤痕,血渍未干,心痛的说道:“二哥,你受苦了,他们怎么把你打成这样?小弟对不住你!”

桓秘无力的说道:“三弟,你自责什么,又不是你的过错,我如今身陷牢狱,也许是受了他的连累!”

“二哥,你可千万别这么说,官府现在还不知道我们的身份,你要是说出来,我们就成了钦犯家属,罪过更大。官府说不定会把我们一家全关进监狱,娘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她承受不了。”

“不是他的连累,官府怎会平白无故将我下进大牢,也许官府早就知道我们和他的关系了。”

桓秘不仅把此事归咎于桓温,更重要的是,被官府缉捕,还让他丧失了参与品评的机会。

桓冲恳求道:“即便如此,大哥也是为报杀父之仇才成今天这样,他如今生死不明,咱们做兄弟的,怎能忍心归罪于他。”

桓秘并不买账,气愤道:“他报了仇可以到官府自首呀,为什么要连累一家人?早知我今日的下场,当初还不如让我去报仇。反正是一死,也胜过被牢头折磨强!”

桓秘那副痛苦绝望的神情,桓冲知道,这个心结很难解开。

他和桓温自小就不太和睦,平时在一起用饭时都很少交流,父亲在时还能相安无事。现在,还有今后,一家人之间的隔阂还能不能消除?

这件事情上,桓温同样看得真切,也非常愧疚!

明知滁州牢房就是一个陷阱,自己总不能被官府牵着鼻子去劫牢,只能默默等待着时机。

他想,桓秘这样也许会遭些罪,但总比全家人跟着遭殃要强,今后有机会自己多弥补一些。都是兄弟,没有什么隔阂是消除不了的。

更让自己愧疚的是,他被情感左右,大意之下,让整个山寨陷入绝地,差点全军覆灭。

幸好,石闵主动撤退,大伙才侥幸逃回山寨,但损失了数百名兄弟,个个都是辛苦锻造出来的武卒,实在太可惜。

要想成就一名合格的武卒,要花费数年的工夫,但是,折损一个武卒却在弹指之间!

为将为帅,其重要性不仅是要打大胜仗,还要最大限度的避免麾下军士遭受损失,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良将。

就如自己一样,虽然报了杀父之仇,却让无辜的桓秘跟着遭殃。

桓温使劲抽了自已一个嘴巴,不料右臂箭伤还未完全痊愈,一下子扯到伤口,痛得龇牙咧嘴。

他忍住剧痛,深深地自责一句:“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