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苦心月下老(2 / 2)

大晋衣冠 河淌里人 1617 字 2021-08-09

桓温不忍母亲伤心,看次日天气晴好,吃好早饭,想陪木兰到山上逛逛,散散心。

孔氏笑逐颜开,说山上有个碧霞宫,香火很旺,里面供着碧霞仙子,专门下界保佑相爱之人,早得贵子,白头偕老。

“娘是怎么知道的,这些日子你连这个院子都没出去过?”

孔氏笑道:“是木兰昨晚对我说的,她的心思你还不明白,她一个姑娘家,羞于启齿,不便直接对你说,只好借为娘之口转告于你。娘没有老糊涂,这点关节还能看不出来?你别辜负了人家姑娘,要不然,娘可不答应。”

桓温想,木兰已经彻底占据了一家子人的心!

要是还左右推诿,恐怕是要惹起众怒。

越是怕连累了他,只会越伤害她,打定主意,向木兰的屋中走去!

乌衣巷,王导搁下书,沉着脸问道:“是个少年,什么身份查清楚没有?”

“回老爷,不知什么来头。奴才前两天就发现此人在巷口附近出没,有意无意的朝咱们府邸张望,当时也并未在意。”

“后来呢?”

管家又道:“刚刚擦黑时,那小子又猫在那里,鬼头鬼脑的,奴才以为兴许是朝上的对头派来打探的,想要看看咱府上都有哪些人出入,好设计暗算老爷!”

王导赞许道:“嗯,你做得好。最近这阵子,盯着老爷我的人不少,要严加防范。对了,那小子呢?”

“奴才派两个家丁,绕到他身后,一棍把他给打死了。”

王导心里一惊,吩咐道:“好,把尸体处理干净,别让人怀疑到咱们府上。”

“老爷放心,奴才这就让人把死尸扔得远远的!”

管家转身离去,王导眼皮直跳,盘算着到底会是谁派人来盯梢。是庾家?是陶侃?抑或是路永这厮?

他想破脑袋也没有猜到,盯梢者却是沈猛!

王内侍奏道:“陛下,徐州捷报!”

“快呈上来。”

成帝一拍龙案,喜道:“好啊,祖贼死有余辜,不如此不足以平朕心头之怒。”

王导笑道:“恭贺陛下,我大晋国威扬名中原,蛮横暴虐的赵主乖乖听命,足见郗鉴大人劳苦功高,不枉陛下的厚爱啊!”

“好,传朕旨意,嘉奖郗鉴父子及殷浩,送牛酒犒劳徐州军士。”

王导赞成的,陶侃偏偏要反对!

“陛下,老臣以为,祖约虽死有余辜,但毕竟是我大晋臣子。石勒擅自将其处死,未免有轻视大晋,藐视陛下之意,老臣深感不安。”

王导当即反驳道:“老臣以为,陶刺史之言实属杞人忧天。”

“怎么说?”

“交由我大晋是处死,赵人也是将其处死,没有什么不同,反倒对大晋有利。而我们借石勒之手将其斩草除根,免却大晋两难尴尬。而且还警醒天下有反心之人,别说我大晋,就是敌国赵人,也不会容他。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成帝一听,两位重臣说的似乎都有道理,转而请示一旁听政的太后。

“母后意下如何?”

自庾亮被贬之后,庾文君苍老许多,日日呆坐后宫,养养花,弄弄草,没事到御花园走走,虽仍有临朝听政之权,但对朝政已看淡。

而且,成帝自平叛后,渐渐成熟,该亲政了。

自己不仅是太后,更是母亲!

眼下,成帝已经十五岁,还未定下亲事,皇后位置一直空着。

作为母亲,要为两个儿子婚姻大事多考虑一些。至于朝政嘛,有渐渐熟稔的皇帝,还有几个辅政重臣扶持,毋庸担忧。

成帝一直在观察着母后的转变,知道罢黜舅舅一事对她打击很大。

虽为一国之太后,执掌最终临朝听政大权,但她也是一个女儿,一个妹妹,心中始终放不下当年她父亲的嘱托。

作为妹妹,要照顾好几个兄长,为了亡父临终一诺,她没少操心,为他们承担过错,满足他们一尺一寸甚至没有边际的奢求。

坦诚的说,庾文君并非一个恋栈权位之人,要不是为了几个兄长,她甚至可能拒绝后宫多少女主求之不得的摄政权柄。

她看淡了这一切!

一生爱恋的明帝英年早崩,她的支柱轰然倒塌。如今,两个儿子成为她生命的另一半。

其他的,在她心中没那么重要,甚至可有可无。

包括自己的面容,自己的韶华,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