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天涯同命鸟(2 / 2)

大晋衣冠 河淌里人 1637 字 2021-08-09

沈劲此诺掷地有声,情深意重。

桓温深为感动,自己一直以为沈充舍弃大好家业追随王敦,是不智之举,是受王敦蛊惑。有一次,沈劲告诉他一件事,竟让自己对沈充改变了看法。

王敦反叛后,明帝曾派特使充当说客,找到沈充,答应只要他倒戈归顺,朝廷会封他三公之高位。

明帝认为,沈充一定会答应,因为哪怕王敦篡位登基,论功行赏,沈充还不一定能位居三公。

谁料沈充断然拒绝道:“三公重任,沈某不敢当。古人言,币重言甘,朝廷是在引诱沈某。况且大丈夫共事,矢志不移。若中道变心,便失去信义,将来天下人也不会容我!”

任凭特使口若悬河,沈充坚决不纳。从这一点而言,不能否认,叛亦有道,沈充是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沈劲和他父亲一样,重情重义,无怨无悔的跟随着自己,毫无离去之意。

人生能有几个这样仗义的兄弟!

桓温深受感染,慷慨道:“今夜,在这淮河南岸,有满天繁星作证,我桓某对着森然苍穹发誓,和沈劲做一生一世的好兄弟,终生不渝!”

桓温后来才知道,沈劲的第一个心愿得偿,是以牺牲他和木兰的幸福为代价。

而第二件心事,为子孙正名,即,洗脱刑余之家的耻辱,让后世子孙堂堂正正做人,最后却是以悲剧收场!

“大哥,天快亮了,我们沿岸找找看,有没有摆渡之人?”沈劲起身招呼道。

二人收起心思,策马西行,什么也没有。

行出十余里地,才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处灯火微微亮着。

兄弟俩很兴奋,兵荒马乱的,住在淮河岸边,天快亮时还点灯的人家,要不就是渔夫,要不就是摆渡人,总归是靠着淮河讨生活的人家。

走至近前,二人悄悄下马摸过去看个究竟。

那是一间小木屋,沿着河边,用一些木料搭建而成。木料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简单拼凑搭建而成。顶上铺着草毡子,用以遮雨,但是难以遮挡住无孔不入的劲风。

夏日还能对付,冬日的寒风如何抵御?

二人正寻思着,清晰地听见里面有人在说话。

“阿翁,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哪有过河之人?”

“娃儿,这么早当然没人过河,现在如果有人过河,那肯定不是常人,要不就是大好人,要不就是大恶人。”

“阿翁说话真有趣,怎么就不是常人?”一个童稚奶声奶气的问道。

“寻常百姓,他们过河就是做点买卖,赚点财物过日子,怎么着也要等到天亮。乘黑过河,危险着呢,财物哪有性命重要?半个时辰都等不得的人,必定不是为了财物,说不定是为了……”

老汉突然收口,警惕的望了望窗外,吓得二人赶紧蹲下身子。

桓温还纳闷老汉能掐会算,知道今日有人要来?

在老汉眼中,自己是大好人还是大恶人?

“说不定为了什么?”小孙子稚嫩的声音追问着,很是好奇。

“阿翁,你说呀!”孩子央求着。

“呸!呸!呸!不说了,不吉利!”

“既然没有人,那你这么早起干什么呀?”

“夏日到了,河里的鱼儿虾儿都要出来,阿翁早点起来撒上几网,回头给你炖上一锅,保证鲜美可口。你呀病了好几天,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补一补,唉,阿翁对不住你!”

“阿翁别叹气,孙儿不觉着饿,你撑船小心着点儿!”

老汉抹着眼泪,轻轻拉上木门。

“你们,你们是谁?要,要,干什么?”

老汉冷不丁见到两个陌生人,浑身颤抖,哆哆嗦嗦的问道。

桓温食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示意老汉不要害怕,不要惊动屋里的孙儿。

“两位好汉,老汉家里就祖孙二人,床头上还有几铢钱,我给你们拿去。”

桓温大吃一惊,说起长相,自己还算英俊。当年温峤曾说过,说他长得像刘琨,名震胡虏的美丈夫,这几日再潦倒,怎么着也不像凶神恶煞的恶人。

“老艄公,你看我们像恶人吗?”

老汉借着晨曦微光,端详了二人,反问道:“两个壮汉,两匹大马,衣冠不整,胡子拉碴,你们说自己不是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