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东堂露端倪(1 / 2)

大晋衣冠 河淌里人 1680 字 2021-08-09

桓温不仅要帮助父亲理政,还要受弟弟指使!

“剑要扶稳,眼睛盯着剑锋所指。哎呀,不要晃动。来,看我怎么练,你学着。”

桓冲天天缠着大哥要学剑,试了几次也拿不起铁剑,还是木剑顺手。说起用功,这一点桓冲可圈可点,跟着身后一招一式模样,十几招下来累得满头大汗,仍乐此不疲。

“冲儿,你歇会,莫累着。”孔氏过来给老幺擦擦汗。

“你爹对你的功课盯得紧,要是误了学业,当心挨揍。”

“娘,读书有什么用,你看人家霍去病,兵法都不学,照样立功封侯,彪炳史册。你赶紧回屋去,小心伤着你。”

孔氏摇摇头,幼子嘛,哪有不宠着的,由着他的性子。

“二弟,你也歇会,老是闷头读书也不好。”看见桓秘从书房出来,桓温放下剑,迎了上来。

“哦,大哥教三弟练剑呢。”桓秘内心里不喜欢这位大哥,原因嘛,摆不上桌面。桓温在家,爹娘最倚赖的是桓温,最宠爱的是桓冲,他夹在中间憋屈。

所以,桓温当初被流民裹挟走,他着实兴奋了不少时间,孩子在父母面前争宠卖乖,也说得过去。不过,他做得过分了些,而且这个毛病终身未改,最后铸下大错,悔之晚矣。

这次桓温回来,他还是从前那副冷冰冰的模样,当然,渐渐大了,知道越是这样,越会招致父母责骂,所以也学会了收敛。

“大哥跟着爹忙前忙后的,我也想做点事情,为爹分担些。”

“这样最好不过,一会用完早饭,咱们去城南的南漪湖旁新开垦的荒地里一趟,看看那些流民干得如何。过些日子,城墙也要修,咱们也一起也帮忙,寓教于行嘛。”

“听大哥的!”桓秘堆着笑。

京师大内,建康宫东堂,明帝和皇后庾文君寝宫所在。太子司马衍和弟弟司马岳玩着斗棋,庾皇后看着他俩玩耍,作为母亲,这个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

战乱平息,整个皇族也松了口气,要是王敦得逞,司马家必将首当其冲。

“咳咳!”

“玩得好好的,怎又咳嗽起来。”庾文君皱起眉头。

司马岳自小体弱,大概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怀上他时,正值颠沛流离,次子的身体是她最为牵挂之事。

明帝似乎比平叛时还要忙碌,根本无暇照料,两个儿子的所有事情都担在她一人身上。

贵为皇后,心里也有烦心事。这种烦心不是后宫争宠,明帝不喜女色,没几个嫔妃。也不是皇子争权,自己就两个儿子,而且名份早定。

她烦心的是几个哥哥,尤其是大哥庾亮,三天两头就入宫,像个妇人似的搬长弄短,聒噪起来没完没了。

“皇后在吗?”庾文君一听,头又大了,来人正是想躲而不能躲的人!

“太好喽,舅舅来啦!”司马岳蹦蹦跳跳,上前抱住庾亮,这欢欣鼓舞的神色和母后截然不同。

庾亮很宠他,每次来都会带着好吃的点心,而这些点心平素里,父皇母后都不准他吃。

庾亮掏出一小盒包装精致的点心:“喏,这是舅舅家刚刚做好的莲子粳米饵糕,这莲子是今夏从南方新采摘的,粳米也是今岁第一茬新收割的,再佐以百合,你尝尝看。”

“嗯,又甜又糯,又有嚼劲,还有莲子的清香,谢谢舅舅!”司马岳开心的大口嚼着。

奇怪的是,太子司马衍见礼后,站在一旁纹丝不动,并无半分眼馋。

庾亮没有理会,转手掏出一只匣子,小心翼翼的打开,里面却是一只晶莹剔透的玉盏,通体上下泛着浅蓝色的光芒。

“妹妹,这是送你的,品茶饮酒皆可,更添一番风味。”

庾亮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管皇后妹妹愿不愿意,他循序渐进,慢慢扣入主题:

“你说皇上这是怎么了,王敦几番作乱,狼子野心谁人不知!乌衣巷王氏照理该受连坐之祸。皇上仁慈,留下他们一条命已经是开了天恩,想不到王导不仅没有免官,反而加官进爵。这让群臣怎么想,让世人怎么想,真不知皇上是如何考虑的!”

“皇帝自有他的考虑,再说,王司徒不是辞封了嘛,还计较什么你?”庾文君搪塞道。

哥哥这番话实属大不敬,有背后埋怨君王之意。

“话虽如此,可他尸位素餐,还空占着司徒高位。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最近圣上有起用他的意思,不知妹妹可否察觉。”庾亮盯着庾文君,试探道。

庾文君没好气道:

“哥哥,你对别人的事情也太上心了。这些朝政大事,妹妹身在后宫怎能知晓,也不感兴趣。至于王导,平叛时还是立下大功的。而且是老臣,有阅历有经验,朝廷用人之际,起用他也在清理之中,你就别操这份闲心。”

“妹妹此言差矣,你可不能不感兴趣。爹临终时再三交待,咱们兄妹几个务必要同心同德,光耀门楣,让咱庾家成为第一豪门,衣冠之首,你别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