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黑云压京城(2 / 2)

大晋衣冠 河淌里人 1510 字 2021-08-09

“本官奉旨进京,尔等何人,何故阻拦,就不怕天子威严吗?”扁舟中的老爷出了舱房,递上名帖。

一名军士骂道:“什么鸟旨意,在我家大将军面前就是狗屁!钱参军,你看!”军士把名帖递给船舷上的领头人。

“哈哈!大将军果然料事如神,今晚又逮住一条大鱼!原来是温峤大人,跟我们走吧。”

“你们是大将军王敦的麾下?”

“还是温大人见多识广,没错,大晋朝廷只有一个大将军,舍他其谁!在下乃荆州大将军府参军钱凤,奉大将军之命,在此恭候多时了,带走!”

“慢着,你们不在荆州,为何跑到千里之外的下游芜湖?”温峤质问道。

“哼哼!问得好,因为芜湖距离京师建康很近,朝廷听说下了什么狗屁旨意,到洛阳长安一带延揽故都贤才俊杰,所以大将军才派人在此恭候。我家大将军爱才心切,到京师效力还不如到荆州任职。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温大人别问那么多了,江风阴冷,别冻着。”

温峤傻了,争辩也没有用,只能跟着走。就是没想到,自己已经够小心谨慎了。雇了扁舟,灭了灯火,选择在夜半时渡江,而且没有在江面最为狭窄的采石矶登陆,结果还是被截住了。估计,像他这样遭遇的肯定大有人在,这王敦真是诡计多端,皇帝下诏招募俊贤,他却半路邀击,捡了大便宜。

天下大乱后,北方很多遗民不愿遭受异族统治,不愿在胡虏铁蹄之下呻吟,纷纷选择了南逃,回到大晋的怀抱,当然也包括自己这样颇有名声的官宦。在北方,胡人派出骑兵,只要碰到南逃的大晋遗民,一概格杀。而在南方,王敦又拦下一道网罗,看来朝廷所获寥寥。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温峤被单独看押在船舱里,望着窗外无边的暗夜,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黑洞和湍急的漩涡,大船随时会被无情的吞噬。他陷入了沉思,发出了悲凉的感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曹魏的肇始之人魏武帝曹操,在汉末控制了大汉朝廷,距离御座咫尺之遥,但始终以汉臣自居,没有跨过雷池。死后不久,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朝。

雄才大略的曹操估计做梦也没有想到,曹魏代汉的这一出很快就被自己的权臣司马懿学会,自己死后仅仅四十五年,司马家如法炮制,仍然以禅位的方式上演了晋室代魏的笑话。

司马懿的孙子史称晋武帝,登基伊始,励精图治,但灭了东吴之后,性情大变,开始大肆享受,仅后宫就有嫔妃万人,供其淫乐。淫也就罢了,可再若是昏,那江山就岌岌可危了。他驾崩后,竟将几代先人创下的基业交给了智力低下的儿子晋惠帝,也就是史上传为千古笑谈的“何不食肉糜”的那一位。

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娶了貌丑、心黑、性淫的皇后贾南风,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将大晋的大好河山葬送给了北方的异族。

后来,宗室远支琅琊王司马睿在幕僚王导的帮助下偷偷南渡建康,北方胡虏之间为一统中原而大打出手,暂时无暇南顾。司马睿依靠长江天险,承制改元,即皇帝位,史称东晋,是为元帝,定都建康。

为感念王家拥戴之功,司马睿登基当日,携王导之手,要一起登上御座,共掌天下。王导以君臣之礼,坚决辞让。此后,“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便在大晋流传开来。

王导任司徒,执掌朝廷政事。堂兄王敦任大将军,手握数万雄兵,琅琊王氏顺理成章,跻身大晋第一门族。

时日一长,王氏门生故旧充斥朝野,党羽喽啰遍布天下,依靠九品中正制的品评优势,掌握了选拔举荐的用人大权。家族子弟只要愿意,皆可入朝为官,入军为将。乌衣巷王氏威震朝野,显赫一时。

历史向来如此,当将权和相权膨胀时,自然就会威逼到皇权。司马睿如鲠在喉,开始起用心腹,意图压制王家,收回权柄。

王家当然不肯就范,尤其是手握重兵脾气暴躁的王敦,悍然从荆州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入京师,除掉了对手。原本还想一举夺了司马家的江山,但被堂弟王导阻止。王敦退兵后不久,司马睿也忧惧而死。

太子司马绍登基,即当今的明帝,深感王家势力太大,尤其是听闻王敦回到荆州后,招兵买马,积蓄力量,而且大放厥词,嚣张至极,大有一言不合之下便再度起兵的苗头。

王家尾大不掉,明帝司马绍除了下旨延揽故都贤才,以充实朝廷力量之外,还在苦苦思索着良策!

曹操和司马懿何其相似,通过战争掌握了兵权,通过杀戮控制了朝堂,自己始终以前朝老臣自居,却让子孙行了禅代之举。

东晋又将上演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得从一次豪门夜宴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