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蛛丝马迹(2 / 2)

春过锦衣郎 石首鱼 1168 字 2020-05-20

“你来自那里。我知道的。你也别拐弯抹角,我们在王府见过面。”

“啊?啊,乐平王的府上?这、这贫道哪里还记得……”

“如果说那些逆贼来自崖仪山附近,那你就算不认得,也有耳闻。”墨烟不用疑问句,她把每句话都咬得宛如真相一般,“你们是同乡。你要包庇逆党?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北镇抚司管辖的诏狱,你在这儿被拔掉指甲可都是‘荣誉’,你若是不能吐出我们想听的话,你后半辈子都别想离开这里。”

“……”

长久的沉默后,那名道士说:“昭愿之乱后,他们认为齐氏天命不再了。但其实是他们自己忘记了自己站立在天地间的使命,徒徒陷于复仇之囚。”

-

晚些时候,墨烟缓缓走在京城巷道上。

她并没有在回忆道士说的话。

相反,她在离开诏狱前留意到了自己差点因为倏忽而未曾发觉的事——白启鸣腰上的荷包换了一只,绣纹看上去不像白家夫人的手笔。

这意味着……

意味着——

这是一件好事。墨烟告诉自己。

那块玉环会有一个合适的主人。白启鸣二十岁了,只比乐平王小一岁,他早该结婚成家,若是如此,他如今说不定和乐平王一样已经有了孩子。

乐平王……

墨烟忽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恍惚回头来看,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好在,莫迟雨和王小燕没有变过。她会努力让这一切不被改变的。

于是思绪又回到那群刺客身上。

——崖仪乱党。

她在心里如此为他们命名。

依据那名道士的说法,他自称出生在崖仪山中的村落里,但早年就离家出去拜师学艺,跟了两个老道士修行。昭愿之乱时他已不在故乡。

他说自己听说了山中村民被屠之事,自此再也没有回去过。

然而从字里行间能够听出来,道士并不认为全村所有人真的都死绝了。他显然怀疑如今行刺齐环宇的逆贼,就是当初自己村落的遗民。

但是这很奇怪,因为当初村民被屠杀之事,理当是昭愿逆党所为。那为何又要报复在毫不相干的人身上呢?直接顺着想下去的话,答案很清晰,那就是那些遭受报复之人并非“毫不相干”:崖仪乱党认定“齐家”就是他们的仇人。

齐家,显而易见,指的是所有的皇室。

“天命不再”。无法膺天命之人,不是天下之主。

他们如此认为,所以如此行事。

而她的师父……墨烟想起白问清从前和她说过的话,白问清提到李通从崖仪山回来后就性情大变。

墨烟不愿意这样猜测,但是这样猜测很容易:李通——或者说,当年的李同知,与崖仪灭族之事有关联;甚至或许和已故的裕平王也有关。

可是为何如此?

怎么可能?

何以如此?

这些都是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墨烟不得而知,也根本不知从何猜起。

还有一段对话,反复在她脑海里回荡着。

那名道士盯着放在桌上的那双鞋,看着那双鞋上的血点:“贫道不过是个风水师,惘惘然一生,南北流离,刚才所说也皆只是臆测而已。可是……这鞋,到底是从何处得来的?你们从南地拿来的吗?”

乐平王遇刺一事消息遮掩得很好。

墨烟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道人接着问:“死了多少人?”

“零零总总,十来二十人。”墨烟含糊地回答。

“哎哟,那莫约就是全部了吧。”道人哈哈大笑起来,涌出的眼泪从眼角皱褶处滴落下去,“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一场空!没了龙髓,没了族人,没了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