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电影开拍(1 / 2)

焦安然又问道:“这个旧物你怎么区别它们是有价值还是没价值的?万一真把文物卖到境外去了,国家闹不好真的会找麻烦。”

韩春明指了指自已,又指指破烂候和富贫子道:“我们在这方面都算是内行人,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没价值还是分得清的。”

破烂候也开口道:“比如清朝民间传下来到如今的夜壶、曾祖奶奶的裹脚布、甚至明朝民间流传下来的猪食槽,这些都算是古物。可是你要是敢把它们送到博物馆或者文物商店去,人家就敢把你打出来。”

焦安然不服气地道:“你们都知道这些东西没价值,为什么就会觉得洋鬼子好骗,可以把这些东西卖给他们?”

破烂候:“只要故事编得好,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这里面的门道,我们比较清楚。你不是这行中的人,还是尽量别掺活了。”

韩春明道:“焦执行长,你对这里面的事确实不熟悉。这件事你就别过问了。”

焦安然这才想到自已是负责杂志项目的,于是就没再多说。

接着韩春明又说出了自已想的吸引洋鬼子来此购买文物的计划:建国门外大街的使馆区那一带以及友谊商店附近、故宫附近等这些地方,老外特别多。

同样的,在这些地方找他们私下兑换外汇的人也不少。韩春明是想雇佣这些“外汇掮客”来帮助废品站拉生意,付给他们佣金。

这个方法说了出来,耿小山他们这一帮二代是没想法。他们确实也不知道这办法是不是行得通。而那翔他们则觉得应该可行,至少可以先试试;反正要是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于是韩春明的这一揽子提议就算是在会上通过了。

这时那翔又提出:“让那些换外汇的来给我们充当‘古董掮客’,佣金按什么标准给他们付?”

韩春明:“按‘成三破二’里的‘成三’来付怎么样?”成三也就是按照物品成交价的百分之三来支付佣金。

那翔:“这个比例我觉得算可以。不过除了洋人,我们还能卖给国人吗?我们拉纤这行里的人,也是可以找些国人来买的。”

韩春明十分坚定地道:“不行!我们这么做,严格说起来是在坑洋人。坑他们我们没什么道义上的负担,但是坑国人就有了。

而且国人都是本乡本土的,真出了事,他们也方便来找后账。所以假古董什么的坚决不能卖给国人。”

那翔听完,张了张嘴,没再说什么。

孔捷和龚膤随着剧组此时正在一个名叫白鲶塘村子拍戏,这是一个紧临沪海,同时也是靠海又临河的村子。环境尚算可以,不过生活条件和沪海京城那里比,可就是天差地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