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闻开疆不一样,秦文并不是特别的讲究官威官体,相反,秦文是比较朴素的。所谓“边城王”,并不是说他如何威风显赫,如何矫揉造作,喜欢拍桌子骂人之类,而是说他在边城主政多年,许多门生故吏。相对来说,处事比较公正,所以名声响亮。
来边城视察,他一贯的不喜欢搞得太张扬,从来都要求下边的同志一切从简。
只不过,秦文的原意是好的,但他那么大的领导,又是边城的老一哥,再怎么从简,三四台车的一个小车队总是要的,边城这边一二三把手加上政法委的负责人,那是一定要相陪的。
当然,要是秦文去别的地市视察工作,一二把手之中,只要有一个人相陪也算是尽到了礼数,通常是一把手相陪,毕竟秦文是省领导。
边城这里,自然和其他地市不同。
市委三把杜双宇是秦文的亲信,必须作陪。如此,市里一把手三把手都到了,闻开疆这个二把手又怎能例外?这已经不是礼节的问题,而是某种必须。
不然,由得杜双宇在秦首长面前上眼药么?
虽然说,杜双宇私底下肯定会给他闻开疆上眼药,但私底下是私底下,和公开环境下,当着申无垠的面上眼药,那是两回事。
碍于面子,申无垠有时候哪怕不完全同意杜双宇的意见,也只能跟着点头称是。
那就会给秦文造成一种错觉——杜双宇说的很有道理,连申无垠这个一把手都赞同的。
闻开疆亲自在场,杜双宇的小手段就使不出来。
甚至于,申无垠的小手段都使不出来。
这不是开玩笑的。
市委一二三把手加上政法委负责人,一般来说还要加上胡卫国这个市局局长,四台车是最少的。
秦首长总还要带几个随从吧?
这样一支乌黑铮亮的小车车队,行驶在边城的街道上,想不引人侧目都不容易。
当然,秦首长这样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尤其是视察城区,是有一定之规的,不但路线事先规划好了,什么时间抵达什么地点,事先也是要规划好的,只要首长不临时变卦,实施起来也很严格。
大约十一点钟左右,车队出现在宣仁大街不远处。
从这个时间点来看,秦文很可能要留在宝元商贸集团用中餐,给舒宝元一个宴请省领导的机会,这个面子,算是给得十足了。
一般的民营企业家,是很难有这种脸面的。
舒宝元那个港商的招牌,现阶段算是相当好使。
不过在亲自拜会过杜双宇之后,王为心里很清楚,秦文此番边城之行,怕不是那么简单了。表面上他是来考察新生事物的,内里到底怎么想,谁知道?
这么短的时间,杜双宇就把秦文直接请到舒宝元的公司去,由此可见杜双宇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这才是杜双宇的真是态度,远不是他在省里小招待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吭一声,不置一词。
这一点,倒是在王为的意料之中。
这样的机会,杜双宇是绝不会错过的。
为了宝元集团的事情,杜双宇已经不止一次提醒过闻开疆,甚至两人的关系都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闻开疆对他很有意见。
杜双宇没有直接把这个事情捅到上边去,就是因为他没有真凭实据。现在有了王为提供的一手资料,杜双宇肯定要向上级汇报了。
杜双宇直接向秦文汇报的。
不仅仅因为秦文是分管政法的大领导,还因为杜双宇原本就是秦文的直接下属。他在省里大机关上班的时候,该管大领导就是秦文。
秦文对他很看重,这次杜双宇能够前来边城任职,据说也是秦文力荐。
双方有这样的渊源,杜双宇将宝元集团的情况向秦文汇报,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对此秦文和杜双宇的渊源,王为很清楚。
王为专程找到杜双宇,其实就是想要请他担当这个“二传手”的角色。
由杜双宇来当这个“二传手”是最合适的,比王珺亲自出马要强。王珺亲自出马,且不说秦文是否会全力以赴办这个案子,最起码又要欠秦文一个偌大的人情。
这种人情,可不是说还就能还上的。
因为杜双宇本来就是秦文很信任的下属,加上又是边城市主要领导之一,对杜双宇提供的情报,秦文肯定会非常重视。
还有一点,也非常要紧。
秦文是前任边城市一把手。在边城工作多年,对边城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舒宝元和宝元集团真的是大骗子,秦文绝不会坐视不理。
他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边城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
以前的边城,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是很不发达的,这些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但因为时间不长,整体经济实力和云都这样的大城市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这时候被骗子折腾一番,搞不好就会元气大伤。
秦文岂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