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忽然提起杜双宇是有原因的。
这也是米兰急匆匆赶到云都来的原因,她要把王为引介给杜双宇。
而杜双宇也同意见一见这位“刑侦禁毒战线的传奇人物”。
这是米兰给王为硬派上去的一个头衔。
是有点夸耀,却也谈不上是夸张。以王为这一年多来在刑侦和禁毒领域立下的功劳来看,就算不能自称为“传奇”,起码也算是成绩突出。
杜双宇不是边城本地人,但对本地有名气的企业家,还是比较看重的。比如说唐威。
说起来,这也不难理解,唐威要搭上本地籍贯的场面上大人物,问题不大,很多本地大人物都乐意给唐总一个面子,不管怎么说,唐总在边城也是有头有脸的财富金字塔塔尖的人物。
然而唐威却很难跟这些人深交,或许说,很难得到这些人真正的尊重。
因为大家都熟悉唐威的底细,知道仅仅十年前,唐威还只是个道上人物,甚至在道上都还不算多么了不得,唐威的大佬身份,也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现在唐威有钱了,这些场面上的大人物,自然要改颜相向,一切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嘛。但想要这些人在内心深处尊重唐威,把唐威当成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角色,基本上绝无可能。
他们可以尊重甚至是仰慕舒宝元那样的骗子,毕竟舒宝元打的大牌子是“港商”,是来自一个远比边城经济更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有值得敬重的理由。
但他们绝不会真的敬重街面上的混混,哪怕这个混混已经变成人模狗样的大老板,在这些场面上大人物的眼里,还是个混混。
这个本质是不会变的。
杜双宇不一样,杜双宇是从云都派下来的。在此之前,杜双宇一直都在省里大机关上班,其中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云都某区的一把手,后来再又调回省里大机关,两年前才下派边城任职。
最初,杜双宇的职务并不是边城市班子副职领导,而是边城市班子成员,市府常务副。
结果,到边城没多久,就跟闻开疆闹个满拧。
原因很简单,两个人都相当强势。
闻开疆是本土干部,一步一个脚印提拔到了现在的位置上,能力是不错的。但正因为能力很强,闻开疆的性格也因此十分强势。在市里面基本上是说一不二,连一哥申无垠很多时候都要让他三分。
这种强势的工作作风,有利有弊。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市领导作风硬朗,任何决策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下边的人多半不敢打马虎眼,阳奉阴违。工作开展起来会比较顺利。
不少上级领导喜欢这样的干部,不管什么工作都可以干得风生水起,效果立竿见影。
但弊端也比较明显,那就是性格强势的领导,不大听得进去意见,凡事都要依照自己的意见来办。如果领导的决策一直正确,倒也罢了,结果肯定是皆大欢喜。然而一旦决策出错,后果就难料了。
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问题只要是人就有可能判断出错,哪有可能一直正确?
比如这次引进“宝元公司”来边城“发展业务”,基本上就是闻开疆一手促成的。事先并未征询其他副职领导的意见,闻开自拍板,这个事就雷厉风行地搞起来了。
大伙都知道闻开疆的脾气,既然这个事情他已经做了决定,那么按照以往的惯例,大家就自觉开始执行闻首长的命令了。
“宝元公司”在边城集资,能够这么顺利地铺开,和闻开疆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没人提过意见。
这个人就是杜双宇。
杜双宇年轻有为,四十来岁就上到了如今的高位,自然也是很有能力的干部。关键他是省里大机关下来的,眼界比较开阔。和一直都在边城本地任职的闻开疆比较而言,杜双宇对外部大环境的认知更加清晰。对金融工作也有一定的接触。
了解过“宝元集团”的“经营模式”之后,杜双宇本能地觉得有点不大对头。
虽然在九七年的时候,“非法集资”这个概念远远不到深入人心的程度,大多数人都不觉得宝园集团开出的“天价利息”有什么不对。自然而然地理解为一种“溢价”揽储的行为。而且对于“宝元集团”是否具有这种揽储的资质,多数人也并不是很明白。
大伙只是本能地相信闻开疆。
既然那样的大人物都相信舒宝元和他的宝园集团,那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大人物不比普通老百姓见多识广?
杜双宇对宝园集团的怀疑是有理由的——他没见到实业!
这个事情,其实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蹊跷之处:你“揽储”搞那么多钱,到底打算用来做什么?许下那么高的利息,你做什么投资办什么实业,能赚到那么高的利润?
没有实打实的企业支撑,你凭什么赚钱?
这钱自己可不会下蛋!
杜双宇直接向闻开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且提醒闻开疆,要小心从事,不要上当。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
杜双宇也是边城市手握重权的大人物,市一哥申无垠的主要副手,而且锐意进取,有着很强的法律意识,发现情况可疑,自然要向闻开疆提出来。
杜双宇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