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家是在庆长4年的3月初抵达的不来方城,随着秀家的抵达,和天气逐渐转暖,对虾夷反攻的号角也正式吹响。
此时此刻之前规划的虾夷征伐军势中只有毛利家和岐阜藩的军势未到,秀家已经催促多次,最新消息是两家军势刚刚走过白石城进入东北。
秀家之前和大坂方面谈的好好的,大坂方面需要提军粮10万石,军资金5万贯,其他则由各大名自筹,这些物资都是由这两只军势押运。
但是秀家并不会就这么无谓的再耗下去,因为东北和虾夷的战争窗口期极短。在不来方城内,秀家展开了自己的第一次军议。
“我在花卷的时候收到了来自最上家的消息,他已经和安东等大名在秋田集结了1万余军势,上杉家也派来了援军,领军的是本庄繁长率领的4000众,那边的总兵力大约有1万6000人。
之前郡山殿下带着部分军势以及奥羽镇守府的镇守军北上就带来了万余人马,这次我从关东而来所携军势超过6万众,两边的兵力合计足有10万人。
我已经在大坂那边许下承诺,此战不仅要将乱贼和虾夷贼寇驱逐出境,更是要追剿残敌于敌境,彻底荡平虾夷,为吾皇再开疆万里。到时候诸位都是有功之臣,我定不吝惜赏赐。”
秀家在这里用了主语“我”而非“大坂”或者“大佬们”,其实是因为他已经将自己带入到最后天下人的位置去了。
其实对于帮南部家和蛎崎家驱逐贼寇和乱贼这个事儿,来援的大名们还能有些兴致,毕竟可以沿途劫掠一波赚一些战利品。
但是对于继续北伐虾夷就有些兴致寥寥了,毕竟这里是可是传闻中的苦寒之地,就算把虾夷打下来了这块地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就宛如鸡肋一般。
所以对于秀家的战前动员,回应的多少有些敷衍。他们之所以愿意跟着秀家来,一来是因为有战功和战利品可以拿,而来是因为这是大坂那边的命令,主帅又是秀家自己,多少要给些面子。
秀家自然看出了众人的想法,并未放在心上,等他们发现虾夷的价值的时候却是什么都晚了。
“我已去信出羽守,让他们延后15日北上大馆,再出兵轻津。此次向由我们这边发动主攻,第一战略目标即讨灭陆北3郡的逆贼。
这里毕竟是南部家的领地,我也不希望诸位再次消耗太多的军力,此战边交由南部家和奥羽镇守府的府军负责吧。
我再添上3个备队合计约万人,总大将由犬子丰臣政家负责,南部利直殿下为副,户川达安居中军辅弼政家,先锋由伊丹虎重和茨木正行担任。”
秀家已经早有了让自己的儿子赚取战功的打算,再加上其他的大名对于此事表现出的兴致寥寥,秀家便直接让秀政挂帅。
秀政如今还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与秀家当年挂帅征伐贱岳的时候年岁相当,身披一件缩小版的片小威胴具足,头上扎着蓝底金丝线绣的龙三五七桐纹头巾,看起来颇有些模样。
在座的很多大名一路上都见过秀家的三个儿子了,对于这一个秀家亲生的儿子尤为关注,但是在听闻自己的秀家让自己的儿子挂帅的举动之后还是表现出了讶异的表情。
秀家不理会下面大名们的窃窃私语,继续在上面介绍道:“本家得先关白恩赏,拥有对虾夷的朱印状免许,知道虾夷的气候常年寒冷,冰雪开化的日子也就那么4~8月,9月~次年3月皆被冰雪覆盖,所以想要北伐虾夷,必须要用好这段冰雪消融的窗口期。”
“所以在犬子配合南部家处置陆北逆贼的时候,需要有另一队人对轻津的虾夷贼寇进行讨伐,这块的统帅任务就交给郡山殿负责了。
你带领伊达、德川等家的军势合计月1.5万众从陆北对轻津进行讨伐,羽后的最上等大名军势万余众也归你统帅。”
丰臣秀贞作为秀家最重要的左膀右臂,不论其能力如何,一定是深得秀家信任的。秀家留给他的军势也多以东北大名为主,这些本来就在他的统辖范围之内,唯有德川众是外来户,但是与他也有一定的关系。
再说了,在秀家编组的虾夷讨伐军团中,除了秀家之外,就属秀贞的身份最高了(中老),秀贞挂帅是理所应当的事。
所以在听闻秀家让丰臣秀贞挂帅的时候,其他大名的反应要比秀家让自己的儿子挂帅要小的多。
秀家的军略布置到此告一段落,由于今年寒冬凌厉,如今已是3月但是东北的积雪都还没有消融,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各军团自行整训,在此期间由秀家的本番带着民夫扫除积雪缓步推进。
战争持续的很顺利,第一次交战是在3月12日,秀家本藩下属的常陆众正带着千余民夫在负责清理道路的积雪的时候,遇到了八户城守军的袭击。
櫛引城前置有一座鹰巢城,修筑在鹰巢山上,是整个马渊川河谷最高的山峰。
由于这座山峰的路径入口在山的另外一面,使得这座城出于八户家的控制之下。尽管城池不大,但是位置很重要,可以俯瞰整个河谷,为八户家起到了通风报信的目的。
八户不是一个姓氏,指的是当初封在八户这个地方的南部家分家,除此之外还有一户、四户、七户、九户、南氏、北氏等家。
众所周知,九户家在之前的第二次奥羽仕置中被南部利直消灭,但是南部家内部对于继承权的争夺早已持续了数千年。
最初南部家是甲斐的豪族,因战功获得甲斐国南部牧便以南部为氏。最初是制衡武田氏的力量,但是在其受封甲斐不久就随源赖朝征讨源义经和奥州藤原氏。
战后受封陆奥国糠部郡,在晚年的时候将他的领地分给了六个儿子,长子受封一户,次子受封三户,三子拿到了八户,四子受领七户,五子受封四户,六子受封九户。
这种分配方式非常科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记不住。但是在当时由于南部家的统治核心在甲斐,陆奥这里的统治基本上由八户家负责。
但是因为在南北朝的时候战队错误,八户氏和南部氏受到打压,三户家下克上成为陆奥南部家总领主。www.73zw8.com
后来在南部信直继承权纠纷上,南北两氏跳出来支持南部信直,与南部家当主南部晴政对立,并因此爆发了战争。
九户家叛乱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这次继承权问题埋下的祸根。
八户家当主八户政荣是个和平主义者,表面上两边呼吁和平解决争端,但是实际上自己却趁机攻侵四户家的领地扩大实力。
由于当时南部信直和南部晴政正因为继承权问题打的不可开交,都没工夫管理八户政荣的小动作。
但是八户政荣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在后来南部信直上位之后自然对这一个趁机搞事的家伙有意见,纵然不能明面上处置,但是私底下的小动作却是不小。
你现在去看【维基百科】里面是这么介绍八户政荣的:
三户南部氏在南部一族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因此当三户南部氏的当家南部晴政与南部晴继父子死后,为了争夺三户南部氏下任家督的地位,整个南部一族都发生动荡,此时八户政荣选择支持石川高信之子南部信直。
之后经由北信爱的劝说,放下身段全力辅佐南部信直,成为与北信爱同为南部信直最重要的左右手。1590年,丰臣秀吉要求全国大名参加小田原征伐,深受信直信任的政荣便于信直出征期间负责留守三户南部氏的本据地三户城。据闻政荣有患眼疾而失明。
但是可以说些都是美化过后的屁话,北信爱当年在南部晴政和南部晴继死后,可是直接带兵直接围了三户城,“以德服人”逼着所有南部家重要武士签下了对南部信直的誓书的。
而作为当初蛇叔两端的八户政荣又怎么可能得到南部信直的信任,被赋予本据留守的职务?更别说八户和三户家自身就有家督权的矛盾。
试想一下,假设朱棣夺位之后善待了朱允炆,他的后代会让朱允炆的后代监国吗?
而且维基百科对八户政荣的解释到此为止,但是实际上八户政荣在眼瞎之后依旧被约束在三户城内直到老死,之后每代八户家督都必须到盛冈直参。
在盛冈藩确立之后,第一个被远封偏远地方的就是八户政荣的儿子八户直荣。从以上表现来看,八户家哪里是得到南部信直信任的样子。
事实上,就秀家的了解,八户政荣的眼疾确实是南部信直弄的。就如历史上拜占庭皇帝刺瞎政治斗争敌人的双眼一样。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八户家或许真的会如历史上那样被南部家彻底掌控。但是这一世出现了虾夷贼寇南侵的情况,本来就对南部信直不满的八户等家乘机掀起了叛旗。
作为当地的土著,三户南部氏名义上统御南部家数百年都不敢动八户家,可见八户家在陆北这块地区的统治力。
因为地处极北的缘故,南部家自己最大的动员的兵力大约在5000左右,其中就有1000人是陆北南部家的。
这样的体量放在南部家自己身上绝对不敢妄动,但是对于秀家这样的来自畿内的大名来说就有些不够看了。
仅仅是秀家一个番队就足有1500人,面对突然的袭击没有出现南部直荣预料中的溃退表现,反而直接在积雪前列阵迎敌。
统御这只常陆众的正是秀家的有力干将菅正利。他随秀家从备前打到贱岳,再从贱岳打到三河、四国、九州、关东、朝鲜,早已是一名沙场宿将,不然秀家也不会派他去做排头兵。
因为积雪的缘故,八户家自己的士兵在行进上都有些迟缓,关键是人还在老远就发出了冲锋的怒吼,好似在提醒这边“我们要过来了”似的。
菅正利望向东侧的嘴角微微翘起,看着深陷雪地中的八户家士卒,手臂举起作出发令的状态,后面的下属去给弓足轻和第一排的铁炮足轻下达命令。
随着菅正利的手麾下的那一刻,铁炮、弓箭齐鸣,硝烟遮蔽了整个河谷,惨叫声在硝烟的另一边传来。
这边的战斗还没有结束,铁炮众第二排,弓箭的第二轮箭矢即发即至,三轮箭羽之后伴随着菅正利的怒吼,他一马当先冲向烟雾,战马践踏在倒地不起的八户农兵身上,直冲入敌阵砍杀一片。
仅仅是一息的功夫,这场降维打击般的战斗即宣告结束,八户士卒溃退回中馆城,菅正利也不去追击,继续打扫战争并清扫道路。
丰臣家面对突袭旋风扫落叶一般的打击速度震惊了三户城内的众大名,明明前一刻才听到下面的武士通报“八户家出城袭击前军”。
这边的支援的军势部署还没出来,就又来了一个武士通报“我军辅兵已击退八户叛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