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微辣的锅底得到了食客们的一致好评。
只可惜新鲜出炉的这一锅汤底,由于辣椒数量稀少的原因,分量比较少。于是谢婉清采取了限量销售的方式,保证大多数的顾客都能尝到一点点。
但只是尝到这一点点,就已经足够大家体会到辣椒的魅力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品尝。
只可惜,限于辣椒的生长周期,还得等两个月之后,才能再一次品尝到辣椒锅底的味道。
等辣椒能够批量产出之后,她可就要发大财了!
毕竟她这边的辣椒作物,可是大夏国的独一份儿。再也没有什么比垄断市场更能够赚钱的办法了。
谢婉清怀着美好的憧憬,送走了最后一批顾客。
就在她整理今日所挣得的银钱的时候,一个脏兮兮留着鼻涕水的小毛孩送来了一封信。
信封上面俊逸的字迹格外熟悉,这不正是顾珩昱的字吗?
谢婉清塞给跑腿的小孩两个铜板的跑腿费之后,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那包装的分外精致的信笺,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阅读起来。
顾珩昱在信中说,今天早上,他在洛阳的堂哥来到了他家,所以最近几天他没有办法抽出空来光临她家的面馆了。
关于这一点,谢婉清早就从虚拟屏幕中看到了。
今天早上,顾家那边,可是唱了很大一出戏呢。
顾珩昱的大伯在洛阳城担任正二品官员,而他有一个比他年长一个月的堂哥,名为顾珩琰,他也
是要参加今年的科举。
大夏国朝廷有规定,秋闱乡试,必须得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
本来顾珩琰准备在临近考试的前几天到扬州城赴考的,但是呢,因为收到了顾珩昱失踪的消息,顾珩琰和顾珩昱的关系还算不错,又都是亲近的亲戚,于是他便决定提前过来看看情况。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抵达扬州城的前一天,顾珩昱就已经回来了。
这倒也是巧了。顾珩琰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准备再回京城了。反正来都来了,扬州城的书院也不差。
顾珩琰回到扬州城的消息一传出,三房的顾珩嘉也从安定书院赶回来了。
顾珩琰急急忙忙跨越半个扬州城赶回来,就是为了拉拢顾珩琰。
毕竟虽然他们都姓顾,而且还是没有出五服的近亲,但是远在首都洛阳的顾家大房,和没有官身滞留在顾家村的二房、三房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只要能笼络住顾珩琰,但凡他手中露出个一星半点来,都够他们挥霍好一阵了。
当然,顾珩琰但也不是傻子,顾珩嘉那点小心思,他当然也看得出来。
顾珩琰可不像他大哥那样,是一个君子端方、甚至有点古板守旧的人,从不会下当面下别人的面子。
顾珩琰不一样。他是二儿子,同时也是家中的小儿子,家里对他管教的也相对较松,不知不觉便养成了他玩世不恭、随性自如的性子。
这一点倒是
和顾珩昱有些相似。
说起来,顾珩琰和顾珩昱这两个年岁相近的堂兄弟,其实只在顾珩昱来到洛阳城参观的那一段时间见过面。
不过由于他们两个相似的性子,到还是结下了不错的交情。现在久别重逢,更是一见如故。
顾珩琰最后“任性”的选择,带着推荐信进入顾珩昱所在的文昌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