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量子与灵异(1 / 2)

诡探案 古召 1663 字 2021-07-26

薛定谔的猫这个桂左是知道的,不过他对这个概念也是一知半解。

其实这是一位名叫薛定谔的物理学家提出来的,他是在观察量子衰变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现象,从而架设了这个实验。

不过这个实验因为设定的理论基础本身是个悖论,所以在现在的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最初的起因是薛定谔在观察量子的时候发现,当你不间断的对量子进行观察时,量子本身是不会的发生衰变的,可是当你对量子进行间断式观察时,量子是呈现逐步衰变状态的。

有人说这个假设没那么简单吧!

是没那么简单,但是薛定谔是参考的时间长度,对量子进行的观察,在同样的时间区间里,被持续观察的量子没有发生衰变,而间断式观察的量子,呈现出逐步衰变的状态。

于是薛定谔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突发奇想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假设在一个密闭的金属箱子里,放入一只猫和一些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足可以杀死这只猫。

但是有些生物可以在核辐射中生存下来并发生变异,有些却不能,但是这取决于生物本身。

于是问题来,这只猫能不能承受核辐射从而活下来,还是在辐射过程中逐渐的死去,谁也不知道。

而薛定谔就假设,如果在箱子里放入一台摄像机,同时将猫和放射性物质一起放进去,并对猫进行持续的观察,时间为一天。

一天后这只猫很有可能就会活下来,而依据就是量子在被观察的时候,是不会发生衰变的,同样的道理猫在被观察的时候,一样不会死去。

但是如果一天后,当箱子被打开,结果却发现猫已经死了,可是在持续观察的前一秒,猫还是活着的。

于是问题就来了,量子可见状态和观察状态的改变,可能是造成量子衰变的因素,所以量子在某个恒定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发生衰变的。

而这中现象叫做量子可能性坍缩,也就是说猫的生与死,取决与量子环境是否恒定。

不过这个假设最终成立,是把箱子的摄像机去掉之后,而其他的条件不变。

而薛定谔对这个最终假设是,当箱子关闭的时候,猫本身就处于生和死的边缘,只有在箱子被打开的瞬间,这两种可能性才会坍缩为一种可能性。

最初这种假设被抛出来的时候,很多有条件的物理学家,都尝试着做了这种实验,至于实验的结果,所有人却出奇的一致,都没有进行公布。

不过这些物理学家却都一致认可了薛定谔的猫这个假设,并且让这个假设成为了量子物理学的奠基。

其实桂左当初在弄懂了这个假设后,他自己也做出了一个假设。

这个假设很慌缪,他假设是假如人可以不吃不喝,如果人怀孕中做b超检查,并且是持续性的,那么孕妇肚子里的胎儿,就属于被观测的状态,因此胎儿会停止在这个阶段不会有任何的发育。

如果这样持续观测几个月,那么胎儿就会停止发育几个月。

但是如果结束b超观察的话,那么胎儿会瞬间长大到这个月份该有的状态的,结果就是再次观察的时候,胎儿已经发育完成了。

说实话这个理论桂左自己都觉得鬼扯,但是后来他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古代长寿传说中的传奇人物菜篮公的故事。

而后一个新的假设就出现了,不过在这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菜篮公的故事。

“菜篮公”原名陈俊,福建省永泰县梧桐镇汤埕村人士。

他于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

是有史书中记载的世界上最长寿之人,也被人称作“小彭祖”。

陈俊一生没有子嗣,生活由乡人供养,晚年时身体萎缩,成了侏儒体重只有5公斤左右,差不多一个婴儿大。

村里妇女们到地里干活时,把他放在菜篮子里带到田园,以便于照顾,饿时喂以人乳,所以四乡八邻称他为“菜篮公”。

而菜篮公的死,其实本身就是薛定谔的猫这个假设的,上古版本。

因为传说中,菜篮公的死很具备,这个假设的特点。

传说中有个小鬼有一次把穿生死簿的细绳弄断了,情急之下,就从生死薄上撕了张纸捻成细绳来代替,这撕下来的便是陈俊的生死时间表。

阎罗王的生死薄上没了陈俊的名字,陈俊自然就逍遥于死亡之外了。

可阎罗王到底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他为了找出这个“漏死”的人,就派了两个小鬼,变成小童,提着一筐的黑炭在温泉边洗濯。

陈俊见了好奇,便凑上去询问,小鬼回答:他们在“洗白炭”。

菜篮公哈哈大笑说:“我陈俊活了444岁,没见过能把黑炭洗成白炭的。”